7.健忘
2025年08月10日
7.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易忘的一种病证,这里指的健忘是指后天所得,而非先天的智力发育不全。对于本症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嗣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称“好忘”,宋·严用和《济生方》中又称“喜忘”。《黄帝内经》指出,健忘是由于心气虚和肾亏所引起。后世加以补充,认为其与心、脾、肾有关。汪昂说:“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盖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曰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喜忘。心藏神志,脾志为思,若思虑过度,或劳心伤神,致心脾两亏,神不守舍,而见健忘。其诊断要点是记忆力减退,遇事好忘。以虚证多见,多因心脾虚损、心肾不交、年迈神衰、痰瘀闭阻所致。健忘很少孤立出现,常兼见心悸、少寐等心脾肾虚证候。其多见于西医学所述的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等疾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