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与肾

4.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从大范围来说明阴阳和水火升降。从阴阳、水火升降理论来讲,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属于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属于阴。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其和;位于下者,以上升为其顺。所以,中医学认为,心火须下降于肾,肾水须上济于心,只有这样,心肾之间阴阳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平衡,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反之,若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那么,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和平衡,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症状和表现,即“心肾不交”或称为“水火失济”。在临床上表现为以失眠为主症,伴有心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或女子梦交、男子梦遗等症,多属“心肾不交”。此外,由于心肾阴阳之间的关系密切,若心或肾产生病变,则能相互影响。比如心阴虚,亦可累及肾阴,从而导致阴虚火旺之证;若肾阳虚水泛,则能上凌于心,从而可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