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医医案精选
【案一】胸痹(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证)
付某,男,49岁,2012年12月25日初诊。因“阵发性心前区隐痛2个月余,加重伴右肋部疼痛1周”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患者平素情绪易激动,常因琐事烦躁不安,偶有胸闷、心悸,可自行缓解,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平素怕冷,近两日眠差,难以入睡,多梦,纳呆,口苦,二便调。舌质暗,苔薄黄,脉弦。心电图:正常范围心电图;BP:135/85mmHg。
辨证:肝郁气滞,肝脾不和。
治法:行气解郁,调和肝脾。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g,赤芍15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12g,川芎12g,陈皮10g,砂仁6g,栀子12g,炒枣仁30g,丹参30g,延胡索30g,三七粉3g(冲),水蛭6g,葛根30g,甘草6g,瓜蒌15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心前区疼痛症状消失,仍有胁肋部隐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眠欠佳,纳可,偶有心悸,舌质暗,苔薄黄,脉弦。上方去陈皮,加川楝子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服药期间偶有轻度胁肋部隐痛,情绪较前好转,无胸闷心悸,纳可,眠欠佳,二便调,舌暗,苔薄黄,脉弦。调整处方为:柴胡12g,赤芍15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12g,川芎12g,当归12g,陈皮12g,栀子12g,丹参30g,炒枣仁30g,三七粉3g(冲),延胡索30g,莪术15g,全蝎6g,甘草6g,鸡血藤30g。药后诸症皆除。
按:该患者因情志失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而致气滞血瘀,胸阳不展,发为胸痹,肝气横逆犯胃而纳食减少,肝郁化火、扰动心神而不寐。治当疏肝理气、和胃安神。因其病久,气滞而致血瘀,血瘀不去则胸痹不除,故在行气的基础上加入水蛭、三七粉、延胡索、丹参等活血药物;配合栀子清郁热;炒枣仁安神。二诊时患者胸痹症状基本缓解,仍有胁肋部隐痛,偶有心悸,故在原方基础上去陈皮加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增加其行气止痛之功;加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三诊时患者主症偶有轻微发作,故将方中活血破血力量较强的水蛭换为莪术、全蝎、鸡血藤,并加入当归养血,既不失活血通络之功,又可奏养血安神之效。
——赵俊男,高洪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胸痹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3,30(1):78-79.
【案二】胸痛(痰浊闭阻证)
患者胃痛十六年,遍治无效,得洋烟始止痛,久之亦不应,年甚一年。胸痛掣背,喘息抬肩,不能安卧,胸脘膨胀,而腑气旬余始得一解,诊其脉大搏指,舌苔垢白,此即金匮胸痹不得卧、胸痛彻背之候。痰垢积留胸中,溢于经脉,循脉而溢于背,腑中为清阳之府,如离照当空,不受继翳,地气一上,则真阳蒙遏膻中之气,窒塞不宣,脾胃相灌输,肺肠相表里,肠胃又同府,胃为浊阻,肺气不降,金源中涸,便闭浊结,阴翳愈甚,故痛势愈张,宜通阳蠲浊法。半夏、瓜蒌、薤白、白酒。
按:胸阳不振,痰浊之阴邪乘其阳位,膻中及肺卫为痰浊所阻而发胸痹。治以助阳通气滑窍、调畅凝郁之薤白,润燥开结、荡涤痰浊之瓜蒌,助以苦辛迅利之半夏,通经活络之白酒,使久痼寒痰滞气立解,胸阳得振而平。
——李冀.方剂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案三】胸痹(气滞血瘀证)
张某,女,73岁,2005年11月10日初诊。胸部刺痛2年余。该患者消渴病史近10年,经用胰岛素治疗,病情稳定。2年前因老年丧偶,婆媳不和而渐现胸痹如针刺之症,伴见胸闷、气短、心慌、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疏肝祛瘀。
处方:炒桃仁15g(碎),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炒白芍15g,柴胡10g,炒枳壳15g,甘草5g,桔梗10g,川牛膝15g,琥珀5g(冲服),郁金15g,降香10g(后下)。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症状缓解,续服上方10余剂,诸症消失。后予逍遥丸合人参归脾丸巩固善后。
按:消渴日久,复因情志不遂而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瘀血内停,血脉不通,故见胸部刺痛等症。急则治标,予行气活血以攻邪;缓则治本,予舒肝健脾、和营养血以善后。
——刘万宇,张兰.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59-160.
【案四】胸痹(心肾阳虚、心气痹阻证)
闫某,女,63岁,初诊日期为2001年11月10日。主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3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3年前经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动过速,经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倍他乐克,初始症状好转。6个月后上述症状加重,经某医院再诊,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43次/分,可见窦性停搏和逸搏,诊断为冠心病、病窦综合征。住院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并建议安装起搏器,患者未接受,要求中医药治疗。现症:胸闷、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精神倦怠,饮食欠佳,夜晚加重,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结。心电图大致同前。
辨证:心肾阳虚,心气痹阻。
治法:益气助阳活血。
处方:保元养心汤加淫羊藿15g,补骨脂10g,徐长卿10g,焦三仙各15g,每日1剂,7剂。
二诊(12月7日):患者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夜晚病未发作,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迟无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3次/分,无逸搏停搏。仍继服上药7剂。
三诊(12月21日):患者自诉服药有效,又自取7剂服用,现症状消失,体力增加,饮食、二便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将上药配制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因患者素有痼疾易感冒及小便热频,又以黄芪15g,薄荷15g,白茅根30g,生姜3片、大枣3枚,煎水冲服丸药。
1年后随访,诸证未发,精神、生活如常。
按:胸痹以心脏虚损为主,脏腑失衡是胸痹的根本原因,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本病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保元养心汤由西洋参10g,黄芪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精15g,赤芍15g,川芎10g,丹参15g,檀香10g,砂仁10g,桂枝6g,炙甘草10g组成。由保元汤、生脉散、丹参饮、四物汤四方加减化裁而成。保元汤保其元气,益气助阳,阳生阴长,有回生之功;生脉散益气生津,养阴清热,敛肺止汗,使脉道得气充,血运顺畅;丹参饮理气止痛、活血通络,以治胃心疼痛;黄精、赤芍、川芎有四物之意,具有补养阴血,活血祛瘀功效。又因该患者为阳气衰弱明显者,加淫羊藿15g,补骨脂10g,徐长卿10g,又因饮食欠佳,故加焦三仙各15g。
——袁智宇,袁灿宇,袁晓宇.袁海波运用保元养心汤治疗胸痹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11):825-826.
【案五】胸痹(心肾阴虚证)
张某,男,50岁。左胸憋痛发作3次前来就诊。每次发作约半分钟,因劳累而诱发,服麝香保心丸后可缓解。1年前曾因类似发作而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现症见:心悸少寐,盗汗烦躁,腰酸耳鸣,大便干燥,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血压20/14Kpa,心电图示S-T波降低,T波低平。
辨证:心肾阴虚。
治法:滋养心肾,宣痹通络。
处方:天王补心丹加味。
太子参10g,丹参20g,玄参12g,生地黄15g,当归9g,远志6g,炒酸枣仁12g,柏子仁12g,茯苓10g,生龙齿15g(先煎),瓜蒌皮15g,瓜蒌仁25g,天冬10g,麦冬10g,生山楂20g,夜交藤15g,5剂,水煎服。
二诊:胸痛未再发作。原方改丹参30g,继服7剂。
以后用上方出入调理2个月,复查心电图正常,天王补心丹、丹参片、珍合灵善后。
按:本例心绞痛为心肾阴虚、心络血少、心失血养所致。天王补心丹加味与本症药证合拍,故心肾阴复,心络血充行畅,心绞痛得愈。
——朱锦华.天王补心丹的临床新应用[J].甘肃中医,1999,1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