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波罗桑多·昌德拉·玛赫兰比希的信

写给波罗桑多·昌德拉·玛赫兰比希[4]的信

波罗桑多:

从莫斯科寄出的一封长信里,我叙述了访俄观感。收到此信,俄国的现状,你便略知一二。

我简述了俄国为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所做的大量工作。印度的一部分愚昧的、寡言少语的人,被剥夺提高生活水平的各种机会。他们的性灵被压在身心内外的贫困的底层。在俄国接触属于同一阶层的人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到,受到社会歧视,人的精神财富的消耗何等巨大!浪费何等惊人!蒙受的不公正何等残酷!

我在莫斯科参观的农业馆类似俱乐部。遍布俄国大小城市和乡村的农业馆里,传授农业知识,宣传社会主义理论,开展扫盲运动。此外,开设专业课程,向农民讲解如何科学种田,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每座建筑物都是进行自然、社会科学教育的博物馆。

在莫斯科农业馆,我清楚地看到,短短十年时间,俄国农民已把印度农民远远地抛在后面。他们学会了读书写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

苏维埃政府部门不录用旧政府的官僚,不支付丰厚俸禄。合格的人才、科学家均参与行政管理。十年之内俄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已蜚声世界各国科学界。战前,沙俄帝国不重视良种培育。如今苏维埃政府的良种储备已达18万吨。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格鲁吉亚、乌克兰等边缘地区的共和国,相继成立了农科院,优良品种走出农科院的试验田,迅速在全国推广。

img

泰戈尔会见苏联儿童

俄国为提高各加盟共和国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而不知疲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这在英属印度是不可想象的。踏上俄国的土地之前,我做梦也不曾想到会有长足发展。我们从小在“法纪严明”的环境中长大,从未见过与之媲美的先例。

在英国逗留期间,我第一次从英国人口中听到俄国人采取非同寻常的步骤,开创群众福利事业,这已为我亲眼看到。同时,我看到俄国不存在民族、种族歧视。在苏维埃政府统治下的部分尚未完全开化的平民中间,采取普及教育的完美措施,对印度群众来说是个神话故事。作为教育落后的不可避免的恶果,印度人低下的智力,懦弱的性格,粗俗的举止,在国内外被大肆渲染。英国有条谚语:先臭骂一条要被绞死的狗,动手就方便了。确实,只要使出不容洗刷坏名声的“高招”,判处无期徒刑或绞刑,便无甚区别。

泰戈尔

193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