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飞狐在雪山 独有斐语留心中
◎辛秉文
对于武侠胡斐,大凡喜欢金庸武侠小说者,自然想到《雪山飞狐》或《飞狐外传》。书中或剧中武侠胡斐相貌堂堂,英姿飒爽,武功非凡,理智处事,无私欲心,为了人生的大事业,他信念坚定,忠诚仁义,几乎就是英雄的化身。
在众多观者闻者都在想着念着武侠胡斐的时候,我用我的眼光和思维推介一位文武双全的“胡斐”,也许是他父母亲有先见之明,或稳操期望值,故名曰“胡文斐”。
文斐先生在我眼中就是一位“大侠”式的文人,也是“文人”一样的大侠!定有一些读者疑虑,文斐先生能有如此之能耐?我的回答是“是!”,并且是“肯定是!”,我钦佩文斐先生,我也相信文斐先生的事业永远是一个拾级而上的状态。
亲情与孝行天下
读胡文斐先生《自砺为王》这本书,我们可以认识文斐先生的“根”与“本”,从“根”来讲,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农村,兄弟姐妹三人,而他是长子。作为家中的长子,就要早早帮父母亲分担家务和带动兄弟姐妹成长,这就是他的起跑线。他在书中写到帮母亲卖艾草,按照时下经济账来算,这属于廉价的劳动力,收效不高,而文斐先生必须顺从母亲的意图,陪母亲去做这项收益不高的事情。作为在外创业的文斐,早已具备赡养母亲的经济能力,而问题就在于中国式的农民母亲勤于操劳持家,用一生的勤劳品质激励着儿女们勇往直前。面对父亲的脾性,文斐和弟弟从年幼时的抵触情绪,到“活生生”地遗传了父亲的性格,毫无夸张和掩饰地叙述着家族性格,也很本真地对待着岁月和亲情的过往。从“本”来讲,他一直坚守着农民儿子的本分,不论创业到什么程度,骨子里一直流淌和沉淀着质朴憨厚的血液,离不开不忘初心的“根”与“本”。换言之,当一个人不懂得感恩的时候,那就是“无本之源”的开始,终将会“泰极否来”,后果不堪设想。在人生的过往中,身边那些不懂得感恩的故事,此起彼伏,也在不断地重复,只不过换了个主角与配角而已.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认识文斐先生对家庭的“态”与“度”,面对工作压力和工作节奏,常常深夜回家或者回家后疲惫不堪,而妻子和女儿是他心中的宝贝,也是推进事业奋发的催化剂和助力器。即使在工作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也要哄着妻子和女儿,首先说他没有把“官”当到家里来。在这一方面,我非常认同文斐先生,也和文斐先生一样。我认为家里就需要温馨温情温暖,我们可以将浑身的疲惫转化为打拼的动力,我们可以用爱人的饭菜忘记昨天的伤痛,我们可以用孩子纯真的笑脸和爱人的期待重整行装,在留恋与不舍中挥汗如雨,无泪无悔。亲情是这个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妻子和女儿始终活跃着家庭氛围,嬉笑怒骂,叽叽喳喳,总有一种人生说不尽的往复。这种说不尽的往复中,我们需要把握“度”,如文斐在女儿想去上海的时候,权衡如何向老师请假,这些犹如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在“度”的标准下调剂。在家中,我们可以讲原则,那是为了避免因爱而逆生纵容和娇惯,也是为了避免因为盲从而让家庭关系偏离正轨。由此,从这本书,我们可以走进文斐先生的家庭和亲情世界,可以看到他在亲情面前的爱和孝。我常认为,人对家庭和父母的态度决定着自身的生活质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生命的过程中,善待亲情,就是做好了做人的本分。而文斐先生,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亲。孝行天下,只为感恩图报,是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个体的道德规范,也是家庭和睦的根基。
初心与终身学习
文斐先生其实就是个“理工男”,从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毕业到就业,从独自创业到四十余人的公司,从几十平方米的办公条件到一千多平方米的公司新址,可以说这是文斐从创业到现在的进步过程。
在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自然生存法则中,很多动物都在强劲地竞争着,成为领地的“王”,更何况人类世界呢?!为什么文斐先生进步如此迅速?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文斐先生自身能力成长过程中的“学习”。学习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还是付诸行动的行为方式。如他靠什么从农村走出来?简单说就是“努力学习”,再深入一点就是学会了书本知识,用“考大学”的方式走出来了。他为什么能从农村走出来?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因为“穷”,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多少学子因为穷困绊倒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贫穷的窘迫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坚韧地成长,从吃饱饭穿暖衣到住好房看好病,让我们有了奋斗目标。《中庸》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斐的父母亲对他们兄妹三人的期望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现状,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式”父母亲对儿女的初心与使命。
就目前而言,社会民众一致认为:改变家庭状况和自己未来状况的捷径就是读书,不断地学与习,让“寒门”出“孝子”“才子”,通过工薪和创造的经济实力逐渐改变家庭窘迫现状。因此,文斐先生在这本书中谈到自己成为一个书虫的经历,以及为了提高公司全体员工读书水平而举办读书会的举措。读书改变的不仅是自己、他人和公司,也是社会走向高度发达和文明的象征。读这本书,我们应该明白自己适合读什么书,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若要事业进步,人生价值得到更大、更好、更久远的实现,读书在即。
思考与事业并进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文斐先生不断地“思”与“行”,思考和观察身边的人与事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善思者必成,善行者必胜。成功的秘诀就是:思考+努力+目标=成功。用思考规划航向,用技术解决难题,用毅力紧盯目标,终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文斐先生如何处理企业授权、竞争、个性偏执、自身烦恼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幸福生活,建立在高效健全的人生认知体系上”。他说道:“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超强的抗压能力,没有自我否定的精神,是不可能服众的,也当不好一个主管,甚至不可能有晋升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的职场,就是在矛盾中不断竞争。不会思考的人生,无法成为人生的赢家。
文斐先生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人存在于世间,意义在于创造,塑造全新的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正向地影响他人,推动社会进步。”
他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思考,时刻提醒自己,“能力不足,就要去学习”。
文斐先生通过学习、不断思考充实自己的学养,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时刻对比分析权衡自己,用循序渐进的步履追求奋斗目标,却又用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圈子讲述自己的平实。
我喜欢这种做法,在家里我们就是普通人,就是儿子、丈夫和父亲,没有董事长、总经理和职员,我们打拼事业的初衷就是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我们努力读书,我们拼命干事业,我们用一生来感恩尽孝,我们用一辈子爱值得爱的人,就如文斐先生所说:“做一个有敬畏心的人,敬畏他人,敬畏自己,敬畏自然,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为此,我相信文斐一定能做出大事,我也坚信文斐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辛秉文 1974年生,硕士,青海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