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知识、认知和智慧
某日,一个年轻人说:“胡总你胆子好大,竟然放下安稳的工作创业。”我摆摆手说:“非也非也,你其实可以说我有勇气,但是不能说我胆子大,我其实胆子很小。”现实中,很多概念弄不清楚,事情干起来也很难干明白。今天我就以我的理解,分析一下什么是信息、知识、认知和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不少人会说:“现在还需要学习吗?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求助互联网,读书多累啊!”我就问对方,当他打开百度,要往里面输入求助的内容,这个内容是怎么来的?对方顿时愕然。现在自媒体异常发达,有太多的微博、公众号,不断地推送各种软文,我们很多人也是抱着手机不断地努力阅读,但是对于改变自己现状起的作用却甚小,因为我们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就是信息和知识。
我们以为我们读过许多公众号文章,积累的知识就多了,但实际上我们只是为自己大脑装填了许多无用的信息而已,这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无多大用处。例如美国大选、新冠在他国蔓延、谁得了NBA总冠军、某某明星出轨离婚、谁家宠物丢失等等,这些都只是信息,而非知识。要分清楚信息和知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影响圈,什么叫关注圈。影响圈,就是你通过努力可以掌控和改变的东西;关注圈,就是你只能当个“吃瓜群众”的东西。很多贫困地区的老农谈起国家大政方针头头是道,但是关注这些并不能帮助他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我有七年多没看电视了,但是这依然不会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因为我分清楚了什么叫信息,什么叫知识。
信息社会,自媒体异常发达,任何人都可以开博、直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传递的都是知识,而且信息本身也真伪难辨。很多年轻人关注太多的公众号,也异常努力地去阅读,每天早起阅读,睡觉前阅读,结果是黑夜兴奋不已,白天萎靡不振。一块块屏幕,实际上将你放置于一个蓝光环境,会刺激得大脑兴奋不已。用手机读书或者听书,注意力很难专注,手会不自然地滑到抖音、快手、微信和微博,睡前拿一本难以读懂的哲学书,也许更有助于帮你入眠。
接下来说知识和认知,知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知道和认识,认识比知道更有画面感,但是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每年能读300本书,聊起天来,上下五千年,东西南北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离,朋友疏远。这类人饱读诗书,但是说是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总以严苛的标准要求他人,却给了自己最宽松的标准,活脱脱地变成了一个虚伪的人。学习了知识,如果不改变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学了再多的知识,也只能增加更多的烦恼。
人跟人的差距,实际上是认知层级和思维模式的差距,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认为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有的人认为是赢取尊重的途径,有的人认为是获得成就的方法,有的人认为工作就是事业。认知的不同,投入的激情不同,获得的喜悦也有差异。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证明自己,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为社会多作贡献,最终创业的结局也有所不同。认知,就是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获得高层级的认知,思维模式也不可能会改变。认知的改变,要有知识的积累,还要有客观和科学的思考,只死读书,不会科学地思考,认知层级也很难提升。
接下来说认知和智慧,我们很多人将认知等同于道理。很多人不愿意听大道理,认为大道理都是骗人的。其实并不是道理错了,而是方法错了。例如你在高速公路上开火车,或者在铁轨上开汽车,是很难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的。
道理,三岁的小儿懂,八十岁的老叟也懂,但就是没有办法转化为成果,因为我们没有将认知转化为智慧,没能正确地行动。简单地说,把知识和认知应用于实践,才能产生智慧,反过头来智慧再来指导实践,就能获得更大的成果。拥有高学历,坐在家里啃老肯定是赚不来金钱的,纸上谈兵,也打不了胜仗,这其实是认知和实践之间严重脱钩造成的。
智慧还在于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我们可以将压力和流速用来解释电压和电流,也能用来解释压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管理知识,用于亲子教育、活动组织。智慧就是知识的活学活用。我们知道了恋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吸引,互相成就,就不会死乞白赖,死缠烂打。将自己变得更为优秀,更为卓越,优秀的恋人自然会被吸引到自己的身边来。吸引法则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职场的合作伙伴,甚至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知识和认知,不去科学地思考,不应用于实践,是不可能变成智慧的。
庸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概念不清,人云亦云。其实知道多少,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平常多思考一下自己认为的到底是不是客观的,他人说的是不是都是正确的。将一个事情弄懂搞清,接下来才能干明白。
摒弃无用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认知,并将知识和认识应用于实践,迸发出无限的智慧,才是自我提升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