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幸福都写在脸上
一日,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他特别佩服在疫情期间勇敢当志愿者的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自费开车接送医护工作者,运送医疗和生活物资,真的令人钦佩。我说我也一样,但我谈了另外一个观点。
从结果上看,做志愿者,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遏制了疫情的扩散,使得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肯定是好事。但实际上,做志愿者的人其实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具有同理心的,就是看到医生护士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前行,看到外地医护工作者从外地来到武汉还要担心通勤和生活,还有大量的物资无法运输和分发到需要的人手里,患者无法送医救治,于是,他们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集合众人的力量去解决;另一类人,是抱有同情心的,看到别人可怜,自己心里难受,为求心里宽慰,决定行动起来帮助恢复秩序。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心去报名当志愿者,我都十分敬佩。
我见到过几个志愿者,前者是内心平和的,面容祥和的;而后者内心是经常处于激动亢奋之中的。我能感受到,前者讲述他们帮助他人的事件时,传递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而后者传递的是痛苦结束后的宽慰。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关注点不同,前者关注自己的内心,后者眼光放在别人的痛苦和烦恼上。
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良好的社会关系,当然也包括亲密关系。一个人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外界的关系,与自己内心的关系。
对于他人要接受和包容,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首要是做好自己,很多家贫的人自卑,是因为对自己出身的不接受,他们要提升自尊水平,再去接受和影响他人。如果你看到这个社会到处都秩序混乱,哪里都需要改变和重塑,那么你很难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对于外界,接纳和臣服,是正确的选择。认识它,接纳它,有力量时去改造它,但很多处理不好与外界关系的人,内心充满了抗拒和征服欲。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因为太多的人为了功名利禄忙碌奔波,而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或者说也许从没关注过自己的内心。很多人追求快乐,将快乐建立在物质追求上,结果得到的是世俗目标达成后的空虚,而内心真正的需求是喜悦,不是外界的评判与反馈。一个人的幸福,一定是洋溢在脸上的,一个人的不幸,也都挂在脸上,无须多言,皆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