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有什么用

某日参加一个座谈会,在座的一位领导在我发言后表扬我比较好学,还鼓励我多读书,将事业做大。我不知道领导是不是在众人面前鞭策我,但这位领导的讲话,我基本是全盘接受的。

本文就谈谈读书的益处。

读书可以让你赚到长远的钱

某日看到朋友发的一篇新闻,说国内名校的高才生,还有国外名校的留学生,争破头抢一个垄断企业的操作工岗位,最终用人单位不得不提高门槛,将学历标准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朋友转发的标题是“未来母校以你为骄傲”。我在底下评论说,这个工作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工作的一切期望,薪资高、福利好、责任小、风险低且舒适稳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我讲的这些不是调侃,这些所谓的有利因素都是对当下有利,而未来呢?要是工作只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这个目标未免定得太低了。

当下的钱用专业和能力去赚,未来的钱用格局和眼光去赚。一个基层的岗位基本上不用读太多书,甚至不用培训就可以胜任,我想在垄断企业做一个操作工也不需要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税收财务相关知识吧。

人做事,大多是因为有用才做,一个人在最基层的岗位时,没有需求是不会去读书的,除非胸怀远大的目标,养家糊口真不算大目标,做了这个选择,基本上也不会去读“无用”之书了。

读书能帮你学会做决策

某日去见一个朋友,我也没有提前看天气预报,就开车出去了,结果遇到了持续暴雨,途中因为积水堵车,原本半个小时的车程花了三个小时。因为积水太深,车丢在路边,蹚着没过大腿的积水步行到了朋友家。吃午饭的时候都已经两点半了。我们一直畅聊到交警催促移车。

如果我们只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做决策时就只会考虑一方面的因素,或者有限的几个因素,而很难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我举拜访朋友的例子,考虑的是久未相见,而未考虑安全因素、天气因素。

其实按部就班地做事,难度不算太大,但做决策相对就难很多。做决策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要知识全面、涉猎广泛,只关注一个方面或者熟悉的几个方面的话,决策很难客观。

现实中,很多人做决策,出发点都是钱,目的是赚钱、省钱,而很少考虑其他因素。曾经有朋友换工作的前提就是比现在赚得多,最起码不会比现在少,基于此决策,就很难跳出所在的圈子。

企业中,往往理念和老板趋近的人容易获得升迁,除了情感的因素,更多的还是价值观和理念的趋同,这样做无非就是决策效率高些,沟通成本少些。听话照做可以做好一名优秀的基层员工,而有不同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后达成共识,然后朝一个目标前行,取得成果的人才能做好干部,干到高层。勇于表达,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才是高层应该拥有的能力。听懂话,比听话的要求更高。我发现,“企业家”都是读书人,但生意人读书的并不多。

只有多读书,才会做决策,而决策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能力。

读书可以让你获得幸福感

央视曾经在街头采访路人,问:你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幸福本身是一个状态,一种心境,也是一种能力。烦恼太多,幸福感就不强,幸福在满足温饱以前,或者在解决体面的问题之前,跟物质有关系,但达到小康水平后,基本上跟物质就没有了直接关系。

人的烦恼,无非就是想不开、看不透、做不到、拿不起和放不下。哪一条都可以用读书去解决。遭遇逆境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人都放弃了;很多事情,本质上很简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你做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做到了,有的人还很轻松地做到了;很多大事,你办不到,别人却办成了;你心里搁着事情,耿耿于怀,别人一扭头就放下了。为什么别人能办到而你办不到?大多是因为别人能找到方法解决,而你只是冥思苦想,很多事情,只是想想是想不通的,还需要深入客观地思考,如果不读书,又没有高人指点,就会陷入无限的痛苦和烦恼之中。

世间的事,无非分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做自己的事,影响他人,老天的事听天由命。如果读书,能把这三类事情分清,烦恼就会少很多。

读书可以平安常伴

不读历史和哲学的人对生命的认识是非常狭隘的,一有想不通的事情钻进了死胡同出不来,就会寻死觅活。读书是成本最小的拓宽视野和提升格局的路径,但是我们却不愿意去走。

昨天回家,女儿在玩手机,一见我就将手机藏于身后。我问为什么要藏,她说怕我批评她。我说,你藏代表了你恐惧,是因为作业没做完,该读的书没有读,因为怕才藏手机。我说,你放心,爸爸不会因为玩手机批评你,不用藏,但是答应我每天读10页书的承诺要做到,我要检查,没做到我是要批评的,如果做到了,作业也完成了,想玩就玩会儿。我还和女儿拉钩约定好了。女儿同意的前提,是我严格要求自己读书。

读书无用是自我欺骗最大的借口,往往习惯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很难有大的出息。读书要从我做起,从孩子做起,从当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