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之二:感觉麻木
某日,外地一朋友通过微信给我推送了某本书的链接。我回了句“谢谢”。我问妻子,如果你是该读书会的老会员,一个朋友刚入会,给你推送读书链接,但是这本书你已经看过,甚至看过不止一次,你会怎么做?妻子说,她会回复谢谢。我说你会不会告诉他你是资深会员,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妻子说她才不会。我说你做得还不够,她问还要怎样。我说你要隔一天再感谢下别人的推荐,说你学到了很多东西,还要讲出你的感受。
其实我们很多年轻人会犯同样的错,当你的好朋友兴冲冲地给你晒她花了多少钱新买的裙子时,你说“啊,商场打折好久了,我嫌弃款式过时就没买”;当你的朋友读完一本书,给你分享他的收获时,你说“这本书啊,很多年前我就看过了,属于入门级读物”;当你的下属给你汇报加班赶工的成果时,你打断了他,说某些地方还不完美,要多加注意,下次别犯;当你的妻子给你展示新买的西装套装的时候,你说怎么腰又粗了,要注意节食和运动。
以上的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主人公。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剧情往往以悲剧结束。你会认为对方矫情,我不就说的都是实话吗,陈述的事实吗?怎么对方就那么脆弱呢!
你虽然认为你没有错,但是事情却偏偏朝着你不喜欢的方向发展,朋友疏远了你,下属不再亲近你,老婆也懒得理你。你的确是说了实话,但你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以上的场景不是在做科研,不是在制造太空飞船。你不但诚实、认真,还非常严谨,但是这些你通通用错了地方。你的实在在这里叫麻木,叫违和,叫大煞风景。
朋友交往,亲属相处,最重要的是讲感觉,对方传递的感觉你能否接收得到,能否同频共振,给予恰当的回应,认同、肯定和赞美。
很多人的人际关系欠佳,是因为他关注的对象是事物本身,而不是做事的主体———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就有被尊重,被认同,被表扬,被肯定,但如果你很少有此需求,那么也很难给予。当你的眼光和精力都盯在事情上面,或者察言观色的能力欠佳的时候,你就会变得麻木不仁。
人际关系不好,看似是对他们的了解不够,实质是对自我的认识太过片面,对于人性的认识太过肤浅。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有一种病叫麻木,得治,医生却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