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
前些时日与朋友们聚会,第一次谋面的朋友问我,去讲课,写文章,开直播,做这么多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对于开展业务有什么用?我并不是第一次面对如此疑惑,他亦不是第一位这么问我的朋友。我笑了笑,回复道,好像还真没有直接的关系。他问为什么要去做,我说培养一个爱好。又问坚持下去不累吗?我说看似都要花不少的工夫,坚持一段时间很难,但随后就比较轻松了。
不知道我的如此回复有没有破解朋友的疑惑,但餐前的沟通时间实在有限。还有一句回复我怕朋友不好理解,就没有说,其实世间的很多事情,很难用“有用”和“无用”去解释,而要用“价值”和“意义”去理解。
对于我的“不务正业”,我给出如下三条解释,希望朋友能够看到,也希望他能够满意。
选择做一些难的事情,磨砺自己的意志
其实对于一个学工科的人,搬弄文字一开始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人生中总会碰到各种艰难困苦,你选择的态度,对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面对。于是我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选择一些对我有难度的事情去挑战、去坚持,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逐渐加码读书量,坚持不断地输出文字,站在讲台上去授课,均是如此。
花一定的时间,为未来做好准备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干同一件事情,久而久之激情会消退,哪怕你愿意坚持,环境和时势也会变化。为了不在未来被剧变打得措手不及,提前去配备一些新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在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会代替大部分的重复劳动和技术工作,我们很多人说不定会因此失业,但是带有感情和温度的工种不会被取代,写作、讲课这些工作很难被取代,为了不被社会淘汰,早些着手准备,或是良策。
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保持激情
每个成年人都要承担其身份界定的责任,但是仅仅靠责任去工作,难免会感觉到倦怠,如果有激情,发自内心的喜爱,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都只出于责任,一来很难坚持,二来只能做到合格,却很难达到优秀与卓越。做一件事情,仅仅靠喜好远远不够,因为爱好会转移,也很难长久。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大部分用于责任,少部分用于喜好,就可利用喜好保持激情,利用责任保持坚定,处理得好,会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许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每天都尽着责任,做着不得不做的事情,忘记了人生中还应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到中年,上班工作赚钱,下班围着孩子,做着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免会心生抱怨,牢骚满腹。很多人,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过于执着,判断事情都是有用没用、是否赚钱,甚至参加一场户外活动都要问自己的收益如何,如果没有收益,就为付出的成本懊恼不已,心情每天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难得安宁。
每天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是在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要用“有用”或“无用”去衡量。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级动物,千万别活成一部永不停转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