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行
近几年看了几本与佛法相关的书,跟朋友聊天时也会引用其中一些词句。一日,有朋友提醒我妻子,让她小心些,提防我走火入魔,当了和尚,妻子听了哈哈一笑,不过几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落发为僧。
说到当和尚,或者皈依佛门,看似是为了修行,但更多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曾经有位仁兄,动辄到藏传佛教的寺庙静修好几个月,对公司的经营不管不顾。他的公司管理得并不是井井有条,而是危机四伏。还有一位男士,梦想开一个大茶楼,见人就拉投资,拉不到投资就四处云游,没有盘缠要么找父母索要,要么找朋友化缘,说是借,后来都是有借无还。除了云游外,偶尔去寺庙静修几个月,父母重病,他则一概不管不顾。
修行,不能当作一个爱好,有宗教信仰,并不会显得你高尚。很多人把皈依当成一种时尚,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四处炫耀。修行,不只是读读佛经,听听佛法,闭关斋戒,远离尘世。
修行,更不是逃避尘世纷扰的借口,很多人皈依了,就以为自己心安了,对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无所谓了。但麻木不是解脱,你远离或者无视很多矛盾和烦恼,并不证明它们已经被化解,选择看不到并不等于接纳。很多的人选择皈依,并没有真正理解佛教三宝的内涵,而是以为皈依了,很多的问题就解决了,不过在现实中,很多的民众选择信佛,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痛苦和烦恼,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修行,不一定非要去寺庙道观,也不一定要闭关,更不一定需要皈依(个人认识),修行是通过反观自省,体察自己的行为,内观自己的内心,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对他人、对外界、对内心的认知,最终的认知更接近事物的本源、本质和规律的探索过程,或者说是探索生命真谛的过程。修行是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内心,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不在于你在何处,跟随某上师,是否拿到皈依证,甚至读了多少佛经。
如果不去正视而逃避现实,不去揭开内心的伤疤,不去正视你孱弱的内心,所谓的修行根本上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逃离和掩盖并不是修行的目的。有些人满嘴的仁义礼智信,背后却干着禽兽不如的勾当,他们迎合的是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而从未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改变自己的行为。作为凡夫的我们,真正的修行,就是在工作中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尘世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