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

目标感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首先看一个人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看是否有足够的方法实现其目标。上天赋予每个人想象力,人人都有梦想,是否能够找到方法、付诸行动、做到坚持,决定了梦想是变成理想还是空想。

我们要限时读完一本书,或者坚持一气跑完5千米,会觉得很难,这是因为我们定下了目标。但是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浏览头条的八卦新闻,就会感觉舒坦,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漫无目标。凡是能用本能去完成的都不会感觉很难,要用能力去完成的,多多少少都感觉到有点难度。散步30分钟,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难,因为走路是人的本能;但是长跑10千米,估计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这要用到能力,而你还没有通过训练获得这个能力。

我认为干成一件事情,分四个层次:首先要有目标感;其次目标的设置要科学;再次要有方法和手段支撑;最后目标要兼容,不可偏颇。

做事要有目标感

很多人做事,目标感缺失,得过且过,做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干也行,不干也行。他们不愿意去练就一定的能力,说好听点儿叫靠天赋,说难听点儿就是靠本能,这样的人占大多数,他们只是为了讨生活;还有一类人,不能说没有目标感,而是目标太多,而且不停地在换,毫无章法。曾经有个年轻人来到公司,一会儿说要干技术,一会儿说要干市场,甚至提出要去做个文学家,试用期结束前,我说他还是找个文学院屈就下算了。很多人目标混乱,一直在寻求机会,现实是,处处能看到机会的人,最终也难得抓住机会,把握住机会是需要能力的,而他恰恰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目标的设置要科学

世间有雄心壮志的人很多,但大多都半途而废了,究其原因,是目标设置得不科学。很多创业的年轻人,动不动就立下豪言壮语,牛吹出来给自己打打气可以,但是牛皮吹得自己都相信了,那就不好玩了。很多人连正儿八经的工作都没干过,甚至连行业的门槛都没摸到,连行业内哪个是真正的专家都辨认不清,就说要去颠覆一个行业,岂不是一个大的笑话。如果连一名普通的士兵都做不好,最好不要说去当一个将军。

年轻气盛本没有错,吹个牛栽个跟头也没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能改正就很好。关键是很多人年轻时一直好高骛远,一路跟头栽过去,疼也疼了,但就是不吸取教训,到头来,不再年轻了,气也不盛了,也没有机会干成事了。因此,相对于目标远大,脚踏实地更重要。

目标要有相应的支撑

一个年轻人工作两年后要去创业当老板,他也非常坦诚,说他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有管束。再则,打工赚钱太少,他想赚很多钱,要买房结婚生子,等等。过了半年再见,我说干得如何,他说很难,其实我从他的表情就能看到他并不轻松,凡是干一件事非常吃力时,肯定是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

当老板,并不是找个办公场所,注册个营业执照,挂个牌子开干这么简单。一个老板,首先是一名员工,一名优秀的员工,其次才是老板,老板和员工只是职务之分。老板在公司就是那个制订规则(或者文化),遵守规则,进而用规则约束全员的人。老板的自由就是在规则约定下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遵守规则,其实就是自律,现实中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不是严格自律的,就算看似不自律,那也是假象。功成名就的老板和正处于上升期的老板看起来是不大一样的,表象往往距离真相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曾经见到过一位上市企业董事长,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穿着牛仔衣裤,他说他崇尚自由,比较随意。后来我有一次去他公司参观学习,这位老板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还戴着公司的工作牌。我们看事情,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目标要兼容,不可偏颇

一个年轻人,非要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遇到心仪的女孩,认为自己还没有干出一番事业,不能表白,结果等到功成名就了,再去找女孩,对方已经结婚了。有的人非要超越某某,坐到行业前几的交椅,没日没夜地加班,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也没有兴趣爱好,结果要么妻离子散,要么身体垮了,健康没了,其他的一切都没了。

人不是为了单一目标而存在的,事业、爱情、家庭、友情、兴趣等,都要兼顾,缺了一项或者几项,人生就会少很多乐趣。做企业不是非要干到行业前三,只要比平均水平好就不会被淘汰,况且行业前三是别人花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达到的,你刚涉足这个行业几年就要把别人挤下去,也不现实嘛!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事业不能替代家庭,家庭替代不了朋友,亲情也不能替代友情。

目标的兼容,就是相关的目标都要兼顾,不可缺失,不可偏颇。某一个时段,哪个目标更重要些,花的精力就稍多一些。平日多努力一些,其他的目标更紧急的时候,就能临时调整兼顾,绝不可平均用力,更不可牺牲某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