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成长
十多年前,从老家带了一袋杏子,吃完后将杏核埋在土里,最终长成了几棵杏树,如今最大的一棵有大腿一般粗。二月时分,开了稀稀拉拉的一树杏花,花落后,还能看到稀稀疏疏的几颗小杏,两个月后再回,环顾树梢,却再也找不到一颗杏子。
妻子说,这棵杏树只开花不结果,还遮挡阳光,过些时候把它挖了,我笑而不语。其实对于栽种果树,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小时候,家里种果树,父亲一年到头在田里侍弄,除了施肥喷药浇水外,冬夏要剪枝,要嫁接,要压枝,甚至还要在树干上做“环切”手术。家里的杏树其实并不是不结果,两三年前,我在树木刚刚发芽的时候,在树干上环切了一刀,那年挂果就不少,收获了不少黄澄澄的杏子。
压枝拉枝(用布条或者绳子将树枝拉向地面一侧)可以使得树冠享受到更多的阳光,夏剪要将“旺枝”剪掉,那些当年发枝,只往上长的枝条不会挂果,还吸收了从根部传来的很多养分。冬剪,要分清楚“谎花”和结果的花,将“谎花”多的枝条修剪掉。还有“环切”,是在树干上动大手术,用刀在树干上环切两刀,刀口要下得不深不浅,两个刀口之间的距离约两指宽,然后将表皮的树皮除掉,树的内皮要保护好,要尽量让树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能传递到树冠,但却不能使树叶因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大部分留在树冠。环切得太浅,枝繁叶茂但挂果很少或者挂不住果;环切得太深,树根和树冠的水分和养分传输带被切断,树木也就很快死去。这棵杏树,基本上就是一棵野树,全靠自然给予的养分雨露成长,而忙碌的我基本上没有给予任何的照料,无法“坐果”其实是必然现象。作为一棵果树,不结果就会有被砍伐的危险,一个人不出成果,就会有被废掉的可能。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成长,其实和这棵杏树非常类似。只享受水分营养,长势喜人,长的却都是“旺枝”,看似茂盛,但都是只开花不结果。浇水施肥我们都在做,但是下剪动刀的事情我们却做得太少,甚至没有。人都是惧怕痛苦的,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制造点“痛苦”就更难了。那一剪,那一刀下去无树不痛苦,但每一剪每一刀下去,却都会使得树变得更为坚强,更为茁壮,还能坐住果,最终果熟蒂落。承受痛苦是成长的前提,或者成长就要一直伴随着痛苦,但现实中我们只愿意享受开心快乐,却不愿意承受痛苦和挫折。
承受痛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地培养。现在时常会听到哪家小孩离家出走,哪个小孩不堪课业压力跳楼自杀,其实本质并不在课业有多么繁重,也不在学习压力有多大,而是孩子承受痛苦的能力太差。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缺衣断食的情况少了,但是小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却严重不足。太多的父母,想尽办法,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不敢拒绝孩子,更不用说制造痛苦去磨砺孩子的意志了。温室的花朵看似繁盛,但却经不住风吹雨打。就像我种的杏树,前些年有一棵因为扎根不深,被一场暴风雨连根拔起,现在仅存的一棵,也要面临被砍伐的噩运。
如此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了社会,进入了职场,不仅打骂不得、批评不得,甚至不围着他转也不行,因为他受到了“冷落”就会胡思乱想。受不了煎熬,耐不得寂寞,扛不住压力,受不了痛苦,只愿意被夸赞,听不得任何意见,受一点委屈就撂挑子走人,离职跳槽成了习惯,反正不工作了父母可以供给生活费,不用看领导“脸色”,也不受纪律约束,活得还滋润些。
养分能让你成活,但修剪能让你成长成熟,能让你挂出更多的果实。赞美可以让你心情愉悦,但承受痛苦才能使你变得坚强不屈,才能使价值放大,才能活出光彩,弥久悠长。毕竟风调雨顺不是常态,也不可能日日风和日丽,能扛住狂风骤雨、冰雪严寒的,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阳光雨露。
痛苦不会因为你的喜好改变多寡,但选择承受痛苦的决心是个人意志能够掌控的,承受痛苦就意味着成长,拒绝痛苦,是放弃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