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赢得尊严的最直接方式
近日,与某经理聊天儿,他说他非常忙,从他脸上疲惫的表情也可以看出的确如此。他说,每天他要辗转某个地区的数座县城,接待应酬是免不了的,他无法决定他每天在哪座县城休息,早晨起来,他需要深度回忆,才能确认他在哪座县城。短暂交流后,我起身告辞,内心满是钦佩之情,当然也心有戚戚焉。我每年也是四处奔波,好一点儿的就是我累了可以常常回家休息,而且酒后有妻子照顾。
这些年创业,公司中进进出出了太多人,我也面试过不少年轻人。员工提出离职的原因不外乎收入低、不受重视,但回过头来,有没有深思过收入低是因为公司赚得太少,还是因为付出得不够多而换不回自己所想要的高薪?自己不受重视,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够多,不够大,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够努力使得自己看起来更有潜力?
面试的很多年轻人,在提问环节结束,问对方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时候,他们会问,公司是否有双休,是否加班,有无加班工资,是否经常出差。甚至很多心情急切的年轻人,还没有介绍自己,没有了解工作内容,就问收入水平。还有的人提出先谈好收入,然后再谈工作岗位和内容。我只好无奈地结束面试,或者顾全对方面子,象征性地再问几个问题。
我非常崇拜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当然也很佩服那些以家庭背景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将家族企业做大做强的所谓“富二代”。我也很欣赏很多年轻人,毕业后离家到更远的城市,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打拼,赢得美好未来。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年轻人,父母的收入可以支持他们的开销,因此他们不用工作就可以生活得不错。但是,这样就应该放弃努力吗?
父母创造的财富毕竟是父母的,虽然父母因为无私的爱也愿意将财产留给我们,让我们养尊处优,安稳舒适,但这些却换不回我们内心深处需要的自尊感和成就感。正常情况下父母都会早于子女离开这个世界,当父母的庇护和光环消失后,我们还能依靠什么?我们很多人分不清楚别人给予我们的尊重多少是来自自己,多少是来自父母。就像很多人,工作久了,就分不清哪些能力是自己的,哪些是平台赋予的。
对很多主动付出艰辛努力的年轻人,我愿意给予更多的机会;对一些年纪轻轻,却想要安稳舒适的人,我选择放弃,由他去。很多年轻人因为赚钱少,因为不被重视而不断地更换平台,但没有去深层次地思考,为什么赚钱不多,被重视的程度不够?工作需要加班时,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重大任务时,能缩就缩,逃掉最好。当遇到定工资、发奖金时,却力争上游,不甘人后。
很多人不理解,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而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公正,当然时间要拉得足够长才行。没有付出,没有长久而艰辛的付出,很难赢得高薪,也很难居于高位。别总想着一时一事的努力就足以换回你所期望的一切,你要看到他人在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个社会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在背后付出艰辛努力的人。
太多的人认为这个社会的平等是别人拿到多少薪水我也要拿到多少薪水,别人受到多少尊重我也要受到多少尊重。其实人生而平等,只是人格和尊严方面的平等,更多的自尊和成就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换取。公司曾引进几名专业人士,他们愿意向管理者转型,专业能力不错,但决策能力还需历练。就公司的重大事项征求他们的意见,要么不符合实际,要么考虑不够全面,要么以个人喜好去决策,因为几次建议没有被采纳,就愤而提出离职,他们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没有被尊重。
一个人被重视、被尊重的程度,来自自己被需要的程度,被多少人需要和被需要的紧急程度。太多的年轻人重视的只是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你若只考虑自己,那有多少人来考虑你?有一个前员工,提出离职后第二天就消失,完全不顾手头项目是否执行完毕,甚至等不到工作交接完成和继任者招聘到位。要求得不到满足,竟然要挟、恐吓,在社交媒体上谩骂。是你的,终究都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不会得到。因为这个社会还有一条原则,叫配得原则。
一个人,赢得尊严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努力工作,一个人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你创造的价值多寡。一个人的幸福感,源自你被多少人需要和被需要的程度。一个满脑子都想着自己的人,很难获得他人的重视和尊重,当然也不配得到。
商业的本质叫交换,而不是索取,职场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