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他人与展示真我

迎合他人与展示真我

最近读《张爱玲自传》,书中说张爱玲的英文创作水平不如林语堂,是因为林语堂知道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就迎合西方读者去创作,而张爱玲尝试过几篇英文小说后,发现表达自己才是她写作的宗旨,于是放弃了英文创作,潜心中文写作。

我无意去评判故人,只是想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做人的两种态度:迎合他人和展示真我,以及在两者之间的平衡。人是社会动物,不合群肯定会带来各种问题,但太从众,又会有各种问题难以解决,有时候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现实中,遇到一些朋友,这也不敢做,怕别人有看法,那也不敢做,怕引起其他人不适,于是干脆什么也不做,变得谨小慎微,甚至遇事疑神疑鬼。还有一部分人,做事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最终众叛亲离,变成孤家寡人一个。看来做人真是一门大学问,不去好好研究和体会,还真容易走极端。当然,有的人能体谅他人的感受,能急人之所急,又能照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勇敢地践行自己的人生准则,自己的生活精彩纷呈,受人爱戴,活成了他人都想成为的样子。这其中有什么诀窍,也需要好好研究。

曾经认识的一部分朋友,见到权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拍着胸脯去承揽,最终得到的回报不如自己的预期,反目成仇。还有一部分朋友,对别人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本来顺水推舟的事情都不愿意帮,结果等对方逆袭成功,他们又去巴结讨好,结果可想而知。看来人没有自我不行,太过于自我更不行,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其实人在世界上,不可能只靠自己一个人活着,还要有人帮衬;但别人帮衬你,是因为你愿意帮人,或者跟你一起能获得利益,或者快乐,或者成长。

过于迷失本心,或者太过自我,都是内心脆弱的表现。总想着巴结他人,其实是有极度依靠他人的心理,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不够强大,别人也是靠不住的。事事不顾及他人感受,也是弱小的表现,只是不自知罢了。

其实世间,不是所有人的感受你都要去顾及,选择那些需要你投入感情和精力去照顾的人即可,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否则你会变得两面三刀,表里不一,自己都会讨厌自己的样子。不自爱的人,爱他人都会显得那么虚弱无力。一个人的魅力,实则是来自个人的品德和性格,个性独立,才会释放光芒,才能有人支持和跟随,但前提是要提升个人价值。你愿意帮人,自己得一升米,分给他人只有几颗,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一个人有了锋芒后,不要锋芒外露,也不要时时显露,关键时刻露一露就行。一个人要展示真我,前提是要学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个叫自强,自己不强起来,有太多的锋芒往往不是一个好的事情。

要克服过于自我,要做到自强,先提升自己的价值再说;要不迷失自我,先做到自爱再说。处处想着他人的好,记人之恩;处处想着他人的难处,尽己所能地施以援手,朋友自然会多。时时处处将事情做好,时时刻刻不忘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当自己拥有创造未来的潜力,提携的人就更多。

求人不如求己,要想活出个人的精彩,先学会活出自强自爱,等到你个性独立,善缘颇丰的时候,才能活出自我。反过来,既活不出自我,甚至还会迷失自我。

别太迎合他人,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什么都不是;也别不可一世,因为别人首要的是关注他自己;也别使得自己不值一提,因为世人都用余光在观察他人和这个世界。

别总想着改变世界,因为你很渺小;也别小瞧自己,因为你是自己王国的国王,只有你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