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知与外界评判

个人认知与外界评判

一个人烦恼的来源是自我认知和外界评判的巨大反差。对自我的评判,基本上是一个人要去终生面对的问题,但探究自己,探索生命的真谛,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希腊神庙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足见认识自己的难度。

古时没有手机和互联网,没有QQ和微信、短视频,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回想下别人的为人处世,反思下自己;但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时间和关注点被各种社交媒体占领,很少会有人能静下心来看书,甚至动笔给友人写封书信。两千多年来,人类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叹为观止的进步,但是却再难出现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等先贤圣哲,这也许和我们将关注点都投向了外界,而很少用来研究我们人类自身有关。

由于人有自恋的天性,天生就会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而且会不自觉地拔高自己,过高地评估自己,对来自外界的负面评判,有天然的敌对态度。因此,想要让一个人指出他人的缺点和不足,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指出一个人的短处,因为被指出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拒绝,如果对方怀恨在心,朋友也没得做了,而人又是社会群居动物,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这也是世间为什么太多的人不愿意讲真话,不愿意听真话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已经深深地埋下了掩饰和逃避的种子。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让自己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人,认清自己,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着力去研究的命题。

可悲的是,太多的人年龄增长了,外形看起来或孔武有力,或美丽端庄,但内心却还是一个小婴儿,依然像在襁褓中那样弱小。需要什么,就要立马得到,于婴孩时表现的是啼哭不止,长大后变得暴躁易怒或者习惯性退缩,要么像老虎,要么像刺猬,实际上是一回事。对于外界给予的善意提醒与指正,要么矢口否认,要么怀恨在心,要么避而远之,总之一句话,自己永远是对的,外界都是挑自己的刺,跟自己过不去,久而久之,听不得真话,当然也没办法成长。或者说,只愿意听好话软话,久而久之,就被阿谀奉承包围,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太平的。

自我认知和外界评判有巨大差距的人,会表现出两个特征,要么自卑,要么自负,但自负的本质还是自卑。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认为自己很行而他人不觉得就是自负。在自卑和自负之间找到一个客观的、刚刚好的状态,极其艰难。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成长,在于不断地拔高对自我的认知,不断缩小与他人评判之间的差距,在动态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内心的强大程度和各项能力、素质,因此,来自外界的评判非常重要。但人往往会因为内心的弱小,关闭了心门,外界的评判,要么不会进来,要么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也是有些人外形像大人,内心却还是个“巨婴”的根本原因。

自我认知很难,但是不去探索和成长,连自己都还是个“婴儿”,如何能培养出成熟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