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才有用
某日一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说我的计划中跟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太多了,没有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非常感谢朋友的善意提醒,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烦恼,就是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到底应该在哪些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工作是为了当下,学习是为了未来,其实我一直都在思考并权衡如何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平衡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创业以来,我对学习这件事抓得很紧,不管是个人的学习,还是组织的学习,当然可能在有些时候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实际上通过学习我所获得的收益更多。今天我就来讲讲,什么样的学习才能产生价值。
学习要能引发思考
当下有太多的读书会,还有各种的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看似都在做知识的传播。很多人每天都忙着听书,读公众号的文章,刷知识分享的视频,时间久了,发现这些学习对改善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其实并不是这些媒介有问题,而是你的认知有偏差。读书会是激发读书兴趣的,公众号的文章是传递信息的,短视频平台是散播知识的,但它们都很难引发一个人的思考。它们让你获取了信息,掌握了知识,甚至增长了见识,但是改变不了你的认知层级和思维模式,基本没有价值,或者说没有大的作用。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想法不能等同于思考,更不能等同于科学的思考。唯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见识到了诸多的观点,才能引发你的思考。其实很多的书只有一个观点,整本书都在诠释作者的观点。通读一本书,你会去思考,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他用什么事例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他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简单地寻求答案,或者学习知识,没有学会思考,不论读多少书都没有用。
我曾经读了不少的半本书,因为知识太深奥,或者其他原因,最终没有读完,直到在一本书里看到了曾国藩读书的方法:“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于是我就按照曾公的方法读书,现在很少读半本书就轻易放下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
很多朋友问我,读书学习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帮着赚更多钱,还不如去经营关系接一个项目,甚至不如陪陪老婆孩子更实惠。这话不完全对,读一本书也许不能帮你赚到更多的钱,也无法帮助你解决更多的问题,但是书读到一定数量后,也许就能达成你的目标。书读到一定的数量,自己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架构时,才会真正地产生作用。这个数量是多少呢?我个人读书,从量变到质变的数量是300本,我大概用了3年的时间,如果你想让读书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速度计算一下时间。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因此,如果你真正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就要克制自己急功近利的思想,静下心来读书,安安心心去做一件事情,将事情做到极致。
还有人给我建议说,读书就读经典,读《史记》,读《论语》,老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嘛。且不去讨论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一个人的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工作创业、婚姻家庭、投资理财等等,靠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实在是有难度。而且要读懂某些书,需要阅读相关方面的书作为理解这本书的知识储备。没有这些储备,读了也读不懂,基本上也没有多少用。
前不久,一位领导在授课时说到为什么基层的领导很难获得提升的问题,他的观点是,基层的领导都很忙,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但是理论这块是个短板,很难补齐。没有理论指导,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处理,谁来处理,什么时候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
只有读书读到一定的数量,学会了科学的思考,才会对面对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科学的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凡是遇到问题都想着求助别人的人,做事效率肯定不会很高。
学习要用于指导实践
成年人的学习,都要以应用实践和指导实践为目的,如果你还是把读书当成学习知识,要么就是方向错了,要么就是目的错了。我朋友中有些人读书,所写的读书心得就是中心思想概括,或者再把作者的故事讲一遍,这样读书最多只能让你有在朋友之间闲谈的资本,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接触到的观点多了,还会让自己变得无所适从。读完一本书,对比作者的观点,看看自己做的哪些是正确的,就去坚持;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就去弥补;发现自己有哪些缺漏,就去规避。通过与自己对比,就更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不是书本错了,不是读书错了,而是你自己错了。我还遇到一些朋友,在年纪轻轻的时候熟读四书五经,深入研习国学和哲学,读的都是高大上的书,理论丰富了,但是方法论缺失,闲谈的资本积累了不少,实干的本事没增加很多,自己的现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
读适合自己的书,读适合自己当下的书,多读对自己当下有“小用”的书,留一定的时间读对未来有“大用”的书,才是正确的选择。哪些书是适合自己的,需要自己去弄明白。很多事情,他人可以帮助你,但是有些事情,只能自己解决。
学习目的要纯
自2016年开始,我每年都会报一个班,去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很多朋友看到我去上课,就让我推荐课程,我也非常乐意。有的朋友说,听说那个班上的资源很多,去对接资源,开开眼界。我内心就打鼓,还是不推荐算了,否则对接不回资源,会埋怨我。资源对接,实际上是资源互换,你要跟别人交换,首先要想想你自己有什么可以交换的资源,如果没有,怎么能交换回资源?你的目的根本不是交换,而是索取。
我去上课,目的就是学习。我去上课,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凡是做出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一个班上的同学,也同样符合二八原理,20%的精英和80%的一般学员。我会在聚会和交流时,寻找20%的精英,学习他们思维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做事的行为模式,然后思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弥补和提升。
因为目的纯正,就更专心。如果你的目标是登上山顶,你就不会被半山腰的野花所吸引。
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正弥补,但是要对坚持和改正的东西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权衡付出的成本相较于换回的成果是否值得。
感谢朋友善意的提醒,最近的学习是有点多,接下来要好好工作了,否则学的东西不用,也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