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苦
去年妻子过生日时,我去花店买花,带上9岁的女儿,想让女儿帮忙将花抱回来送给妻子。到了花店,花选好了,店员在包花,女儿就欣赏着花店的小盆多肉,指着其中一盆,我点头同意。接下来她又看中了另一盆,我说只能选其一,女儿不悦,两盆都要,我说不可以,只能选一盆。两盆加起来35元,一盆10元,一盆25元。女儿坚持要两盆,我不答应,她开始生气,我依然没有答应,店员来打圆场,我仍坚持只能买一盆。结果女儿掉了眼泪,竟自顾自地一个人跑回家,我没有追,一直等着花包扎好,带着10元一盆的多肉回家。
女儿是独女,虽然我家也不是多富有,但多买几盆多肉也是无妨。我没答应她的要求,是想让她学会选择,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人为地给她制造一点逆境,进而让她学会感恩。
一个人没有感恩之心,皆因他想要的东西来得太过容易。从小得到任何东西都不费吹灰之力,都认为是理所应当,长大后在社会上就会变得索取无度,不但变成一个无用之人,而且对国家和社会也毫无价值。
现在职场上有太多的年轻人,工作马马虎虎,做事草率应付,待到发工资奖金时就和他人攀比,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有多少他也想要多少,根本不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不去想自己付出过多少。
大多贫寒子弟,因为家境清贫,都懂得辛苦付出;大多富裕子弟,因为家境优越,都变得养尊处优。
社会的进步使得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国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不平衡,导致很多人丧失了感恩之心。
培养感恩之心,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外界、对社会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付出;懂得了交换,就懂得了主动。
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通过辛苦付出后获得的满足感,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会认为他得到的都理所应当。
三、让一个人有所敬畏。当一个人没有敬畏之心时,当他的欲望不能满足时,他就会心怀怨恨,口出恶言,仇视社会。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没有孝顺、尊重和同理心。
子女一切的行为要么来自对父母的模仿,要么来自父母的放任。父母要做好自己,给子女做好榜样,引导子女什么叫节制,甚至可以人为给子女制造逆境,让其知道这个社会仍有太多的不如意。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你掏心掏肺地满足了孩子一切要求,竭尽全力地代替子女一切责任和义务,而当你老了,或是你离去了,却留子女在世上去补吃苦受累的课;或者当你垂垂老矣,又埋怨子女的不孝与不敬。
世间一切恩怨,皆有缘由,皆属因果。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去培养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他去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