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考生进入所谓的象牙塔开始深造,还有一部分考生进入高职、高专,走向不同的职业方向。
当然,进入大学,亦不是进了保险箱,因为不愿学习,挂科太多而被劝退的依然大有人在;大学毕业,愿意做机械重复劳动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读了大学跟没读差不多,甚至有人博士毕业甘当家庭主妇;读了高职、高专,甚至只是高中毕业,成就一番事业的也大有人在。
高考,检验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当然还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真正做到自爱、自信、自尊和自强,即使高考失利了,一样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而这一切来自家庭给予的无条件的爱,还有父母培养的规则感。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单向的、无条件的。但现实中很多的父母对孩子有所求,有所取,为爱附加了太多的条件,最终使得孩子在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方面出了问题。人的先天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想用各种各样的异常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报复父母,于是不去学习。他们接受不到父母的爱,也就不会自爱,不会自爱,就容易自暴自弃。很多孩子成为问题儿童,最大的原因是父母感情不和,家里整日鸡犬不宁,结果孩子整天想的是自己哪天会被父母抛弃,一个安全感都解决不了的孩子,是没有心思学习的。家庭中无爱的孩子,自爱的水平就低,当然也给不了别人爱,人际关系就会差,因此就会表现得反叛和不合群,最终被父母遗弃,被老师放弃,被同伴疏离。
考上了大学就开始不学习,最终混到大学毕业,甚至拿不到一纸文凭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不知道为谁学习,或者知道是为了父母学习,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让父母在其他家长面前炫耀,为了父母的面子。一旦进入大学,没有父母的监管,基本上就进入了放飞的状态,不再受到约束。如果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一旦远离家庭,乖乖子、乖乖女会表现得异常漠视规则,因为父母以前就是用“规则”控制他们,而现在“规则”没了,就变得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一个人对于规则的漠视,原因往往是自尊水平低下,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自尊水平不可能高。一进入大学就停止学习的孩子,是因为以往都是为了父母学习,而现在按照父母的意愿考上大学了,他们的任务也就结束了。父母的约束不在了,也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了。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技能没有培养起来,只有一纸文凭,收入暂时较低,在所谓“生存”的压力下,选择了机械重复的工作,例如送外卖,送快递,做各种中介的工作等,这一类工作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还有一个就是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付出体力即可。我不否认当下在城市的生存压力很大,但更多的压力来自攀比,尤其是不考虑自身实际的攀比,所谓的结婚买房买车,都是人为强加的,自己主观臆断的,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非要买房才能结婚,没有轿车就没有面子,车房是结婚的前提。轻易地放弃有难度、有前景的工作,进而选择入职门槛低、收入起点高的工作的孩子,往往是因为自信水平不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当下再穷,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肯定没有问题,收入再低,“苟活”于城市也不存在问题,信念和理想缺失,就会凑合敷衍,轻易地放弃自己。今天没钱,并不意味着明天一定还穷。当我们的时间被各种机械重复的劳动填满,没有时间去思考才是最大的危险。现实中,很多人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衣食无忧,选择“北漂”,住地下室,吃咸菜馒头,最终取得更大成就的人也大有人在。人只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为了金钱,或者说为了当下的高薪放弃了未来,其实也是人生的悲哀。
世间还有一部分人,少年贫穷,时常遭受挫折打击,甚至在高考名落孙山,但依然不抛弃、不放弃理想,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放弃什么,进而选择追求什么。生活中,能不放弃理想,也能把握好当下,还能不断学习的人大有人在,最终也干成了一番事业。英雄不问出处,我认识一个朋友,高中毕业因为家穷,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开始北漂打工,吃着开水泡馍,打工之余,用夜间和周末自修了两个大学文凭,如今是一家年产值近10亿元公司的老总。一个人的目标,一定是要自己树立和激发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自己鞭策自己,自己激励自己,叫自强,外界来的叫刺激,作用有限,强迫就更适得其反了。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考验而已,淡然处之即可。高考证明的只是过去的成绩,验证的是过去的努力程度,但解决不了“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的问题。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才会有幸福光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