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观之一:为什么家会伤人

我的成长观之一:为什么家会伤人

身为家长,孩子放假后无休止地迷恋游戏,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前几日一个朋友讲,现在的小孩无须管束,丢一个手机或者Pad,小孩就会非常安静。

前些日子,我对正在玩手机游戏的女儿说,要么去看书,要么做作业,如果继续玩游戏,就将手机没收。女儿说,如果我再唠叨她就去跳楼,我赶紧闭嘴。等到情绪缓和时,我问女儿,不就是玩个游戏吗,何必要上纲上线,还要去跳楼?女儿笑嘻嘻地说:“你傻啊,我们家住一楼,我跳是从一楼跳!”我立马“变雕塑”了。

女儿10岁,上小学四年级,作业完成后也会玩游戏,我和妻子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没收小孩的手机,庆幸的是,孩子和我们之间依然保持真诚沟通的态度。现在太多的家长,总是督促子女学习,禁止子女玩游戏,但实际上并不是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孩子玩游戏,不做作业,成绩差,排名靠后,父母在其他家长面前没有面子,父母生气的原因是因为子女不争气。

十月怀胎,悉心照料,精心培养,没有做父母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正确地表达爱。“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但是子女却没有感受到!”可很多子女,特别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子女根本就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于是你让我干什么,我偏偏不干;不让我干什么,我偏干给你看。

未成年的孩子,判断力不如大人,但是感知力却并不比大人差。你是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做出反应,还是站在自己的感受角度,胡乱发火,小孩一定是知道的。很多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财产,任由自己摆弄,要么以命令的方式指挥,要么以要挟的方式控制,从而忘记了“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把人当人,就算是一个小孩,他也希望被尊重,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现实中,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要么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要么是控制与顺从(反抗)的关系,子女不知道父母的意图,父母不知道子女的想法,总之,双方没有有效的沟通。子女不愿意讲,因为父母根本听不进去;父母不愿意说,认为小孩根本就听不懂,说了也理解不了。

缺乏有效的沟通,爱的传递会遇到障碍。我们的大脑掌控着两种意识,一种表意识,一种是潜意识;表意识容易分辨,但是潜意识却很难捕捉。一个未成年人,由于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需要父母养育,如果父母稍不顺就恶语相向,或棍棒伺候,小孩会潜意识地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但是表意识里面又无法改变父母监护人的角色,也无法重新选择,于是两种意识背离,最终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小的集体单元。很多性格有缺陷的成年人,基本上都能从原生家庭找到问题的根源。一个懦弱的孩子,一定会有性格暴躁的父母;一个私生活混乱的子女,一定有家庭责任缺失的父母;一个养成坏习惯的子女,一定有不自律的父母;一个满嘴谎言、虚伪成性的孩子,一定有自欺欺人的“榜样”。

现实中,有一些问题少年在成年后克服了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孩子,却被问题父母绑架一生。有的人,已经拥有无尽的财富,依然对财富有狂热的占有欲,却忽视内心的幸福快乐,无非就是因为儿时“穷怕了”。有的人,憎恨父母一方的不忠,而自己却没有勇气去相信,去爱慕异性,要么选择独身,要么胡乱地选择伴侣,之后又轻易地选择放弃。有的人,内心深处非常憎恨父母对待自己的粗暴方式,但是当自己成年后,却依然用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

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集体单元。家会伤人,不是因为家中没有爱,而是我们做父母的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不知道如何让子女真正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家会伤人,会伤害到未成年的孩子,是因为做父母的心智上还未成熟。家庭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做父母的。

家中有爱,才会成为温馨的港湾。想让家不会伤人,需要我们学会如何表达爱、感受爱、创造爱,而不是我以为你懂,你以为我知道。爱只有大胆地说出来,对方才能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