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知

自信自知

前几日读完《松下幸之助全传》,书中松下先生总结了他成功的三条秘诀:一、好学;二、善于沟通;三、自信自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自信自知。

一个人有自信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没有自信却一定不能成功。自信相对容易树立,但要做到自知就太难了。

前几日,和一个好朋友聊天,谈到了某位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做了好几次心脏搭桥手术,而且经常彻夜失眠。我和朋友说:“我读过他的作品,但发现他好像没有自传类的作品。”朋友说确实没有。我说:“这位高人在研究人性、研究社会、批评他人、批判社会,但好像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去批判、反思、反省自己。”

这位高人无疑是才华横溢的,是自信满满的,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尽管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生活品质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朋友说,这位高人,日常起居都有助理照顾,基本上端茶倒水的事情都不自己做,只是安心地创作,如果离开助理,估计生活会变得一团糟。

当一个人还年轻,职位和地位较低时,还容易听到他人的意见和长辈高人的批评指正,但有了声誉、地位、金钱,或者说在世俗方面已经获得成功后,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被众人簇拥着,各种赞美甚至谄媚、阿谀奉承接踵而来时,保持自知就很难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有自我剖析的能力,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很难有他人给你提意见,更不用说批评了。

朋友说,他曾经的一位领导才华横溢,在他所在的领域有很高的建树,但是听不得任何不同的声音,工作中凡事都要按着自己的意思办,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就暴跳如雷。这位领导在单位里,下属怕他,上级让着他,以致他喜欢什么大家就给他什么,下面供着,上面护着,这样基本上就很难听到真话了。

不自知的人,一般脾气都不怎么好,情绪波动也较大,因为不会去自我反思反省,自我批评批判,又倚仗自己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养成了恃才傲物的品行,进而就会养成挑剔的性格、苛责的习惯。遇到事情,他们一般都是从他人身上找毛病,从外界找理由,总之一句话,我都对,我没错。对于不自知的人,众人一般都是供着、捧着、哄着,生怕什么时候不小心引爆了他,殃及自己。

也许大家会问,是不是不自知的人就不会去学习,不会去读书?其实这类人也是读书的,甚至口口声声说在研究人性。他们也会帮助人,但由于初心不同,读了再多书也没有用。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可他们读书是为了给别人挑刺,为了改变别人;他们研究人性,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操纵或者利用他人,为了取得更大的功名。帮助他人是为了怜悯他人,显示自己的优越,或者希望利用他人,给自己传播好的声名。朋友说,读书要读“无用”书,而不是只读“有用”书,我的意见是“有用”“无用”的书都要读。任何事情,大家都在做,貌似都一样,但是初心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

自信而不自知的人,单向的沟通能力都很强,都能够做到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做不到倾听,甚至学不会倾听。他们之中,直接一点儿的会说:“你不要讲了,你讲的我都知道!”委婉一点儿的会说:“我这会还有点儿事情,先行告辞一步!”更有甚者,根本不给他人任何表达的机会。

最后,把松下先生的成功秘诀再陈述一遍:一、好学(改变和修正自己);二、善于(双向)沟通;三、(不盲目)自信(客观的)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