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领导力提升之七:执行力
现在很多企业喜欢讲执行力,想提高执行力,也有很多培训师讲执行力。但执行力并不是单项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跟外界因素关系很大。
执行力,并不仅仅是听话照做。过往的命令加服从的管理模式在很多企业已经完全过时,毕竟人天生有主观能动性,而权威式的管理扼杀人的创造性。当今社会,人很难再只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工作。要提升一个组织的执行力,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统一的组织目标
企业的管理,也可以说是目标的管理,一个企业的目标必须兼容全员的个人目标,而且要得到全员的认可。当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产生矛盾时,个人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目标,哪怕是企业的负责人也要如此。因此,企业目标的制订必须全员参与,企业领导者也要不断地贯彻目标,使得企业目标深入人心,给全员指明方向。一个人的烦恼,很大一部分来自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只把目标记在心里是不够的,不但要说出来,外化于行动中,更要在内心坚信目标。很多企业负责人也谈目标,但是自己不相信,也不去行动,最终变成了“画大饼”。
建立向善向上的企业文化并严格践行
太多的企业都号称有企业文化,印在员工手册上,也贴在墙上,但实际上只是把企业文化当作宣传的口号。甚至还有企业经营者讲,经营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盈利,不要去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很多小微企业主讲,企业就是为了活着,别谈什么理想和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追求,就像一个人不只是要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一样。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别说发展壮大,甚至连存活都存在问题。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员认可的精神追求,有了全员认同的企业文化,公司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就会变低,效率就会提升。毕竟企业是一个商业组织,要面对竞争,而竞争成败,拼的还是效率。企业文化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淘汰一名员工,或者有员工主动离职,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不认同或者不适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里有好的文化,也有坏的文化,有贴在墙上的文化,还有不成文的文化,但向善向上、表里如一的文化才是最值得推崇的文化。
选人育人方面多下功夫
一个组织,首要的工作就是选对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太多的企业栽跟头,很大原因是选人出了问题,毕竟人选对了,一切都对了。其次是育人,培训人,很多小微企业,由于公司体系不健全,忽略了培训的作用,在招聘方面喜欢“拿来主义”,喜欢挖人,可如果一个人能够轻易地被挖来,那么也能轻易地被挖走。
很多小企业主为了企业的生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市场、业务和关系上,但是在培训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结果是很多事情都积压在老板和为数不多的领导身上,员工的潜力激发不出来,只能自己受累。久而久之,员工的成就感也不能得到满足,最终一走了之。
赋予工作意义和价值
执行力不足,可能还有员工不知道其工作的目标、价值和意义的原因。作为上级,一定要给员工讲清楚工作在公司总体目标中,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意义。如果员工知晓其工作的意义,就不会只是为了钱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工作,迫于无奈工作。员工更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意义和乐趣。一个驾驶员,听到引擎轰鸣要热血沸腾,而不能觉得是噪声,安全顺利地将客人或者自己送往目的地,就是价值和意义,顺道领略沿途的美景,就是工作的乐趣。我们做环保工程,就会让一个村庄,一个工业园,一条河流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缓解,周围的居民更少遭到环境污染的侵扰。
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把事做实,不要搞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但是试想一下,把事干漂亮了,收获总比勉强干完要多不少吧?
充分授权
一味地下达指令,强调服从命令,对下属而言就是“要我做”,继续推演就是要我工作,而人的创造性来自主观能动性,被动工作很难有激情,也很难有创新。
在分级授权的前提下,做到充分授权,设定工作目标,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员工就会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工作效率就会提升很多。在互联网社会,人人都是创业者,只不过有的人是自建平台创业,有的人是借助别人的平台创业,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工作,抱着“打工”心态的人,最终将无工可打,一门心思为了赚钱,最终也赚不了几个钱。
选人、育人、淘汰人
能力胜任岗位,只是选人的一个条件,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价值观相近,能力和性格互补的人才能在一起紧密合作,朝着大目标不断前进。其实一个企业,应该用企业文化去选人,用企业文化去熏陶人,用企业文化去淘汰人。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提升,性格可以改变,但企业文化只能去适应和认同,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只能进化,不能大变。对个体来说,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集体文化。当然,所谓的淘汰,并不是人才有问题,而是个人性格与集体文化不匹配,当个人寻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的企业后,变得如鱼得水的大有人在。
执行力,并不是一项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各种因素的外化体现,执行力重点并不在“执行”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