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正想让别人记住你

你是否真正想让别人记住你

某日席间,遇到一位“陌生”的朋友,对方能认出我,而我认不出对方,敬酒前,问了左右朋友是否知道对方姓名,也不得而知,只能尴尬地请教对方尊姓大名。对方说,他和我加了微信,还见过两次。事后,我翻阅了下他的微信,他取了一个“风花雪月”的网名,没有备注姓名,再翻看他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业务方面的信息,没有个人动态和照片。

当然,也有可能是对方发了姓名,而我没有备注,手机丢过一次,所有的通话记录已无法查寻了。现在和陌生朋友扫完微信后,我一般都会自报家门,并附上自己的手机号码。但是,在加了微信后,既不主动留下信息,亦不回复的人不在少数。

在很多社交场合,我会被一些朋友询问是否认识他(她),如果直说不认识,肯定有点失礼,只能说,有印象,但记不住。有时对方就会让你猜,要是没有猜出来,会令双方都尴尬不已。

在社交场合,主动介绍自己,是得体的处理方式。和朋友相处,让对方开心,让对方舒服,才是上策。但现实中,我们很多人却让朋友尴尬、难堪。人有自恋的天性,自认为自己比所有人都重要,当然也就希望对方记住自己,但现实中,我们并没有为此做多少努力。

一些“社牛”朋友,会在再次重逢时首先直呼对方职称或者昵称打招呼,然后自报家门,甚至能回忆起最近一次或者第一次交往的细节,回味过往美好的片段。很多人说,他(她)记性好,天资过人,而我不行。实际上,所有的过目不忘,都是不断强化训练的结果。很多人在拿到一个名片或者扫一个微信后,就会翻看此人的朋友圈,或者通过朋友去了解。作为职场人士,特别是跟外向型工作相关的岗位,包括市场、商务、行政接待等,记住你的客户(准客户)的姓名等信息是必修课。

一个人是否被别人记住,跟对方有一定关系,也和自己是否做了相应的准备或者是否做足了功课有关。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线下的碰面必不可少,但很多线上的工具,给予了忙碌的职场人很多的便利,可以弥补线下活动不足的弊端。但我们对待工具的态度、利用工具的效率有很大的差别。现在,博客、微信、抖音、快手等都是展示个人的非常好的工具。有趣、好玩、有料,慢慢地,别人对你的印象就会越来越深。我们每个人都在到处寻找机会,但却不在抓取机会方面努力。很多人因为低调,或者不愿意暴露所谓的隐私,把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或者与朋友们划出一条长长的界限,注明一句话———“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与朋友们隔绝开来。

很多人说:“我不是做市场等外向型工作的,没有必要展示自己。”这其实是认知的误区,恋爱交友,婚姻生活,教育子女,讲授课程,哪一项不需要展示自己?任何人际关系,都是要以信任为基础的,而信任的前提是了解、是认识,更是接纳。当然有的人也发朋友圈,但内容大都是在怨天尤人,吓得没人敢近身交往。

还有部分从事外向型工作的人,迫于公司的压力,只发送公司的相关新闻和产品,个人信息全无,你的准客户永远不知道跟谁在交往、合作或者达成交易,于是永远不会对你产生兴趣,就更不用说成交了。如果你还取一个非常文艺的网名,从来不愿意在朋友圈露脸,那么你推销的产品,永远不可能成交,甚至会被作为“僵死”朋友被清理。

营销的第一步,是让别人记住你。永远不要埋怨别人记不住你,别人记不住你,也许是因为你没有做足功课让别人记住,也许是你根本就没有展现被别人记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