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无关乎环境
某日一位领导来电,说很多企业反映今年经营特别困难,问我企业有什么难处,讲出来汇集一下,向有关部门反映。我给领导回复,困难肯定有,但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倒不是我盲目自信,或者不顾客观环境,而是一个人如果总把困难挂在嘴边,把困难的成因归结于外界或者客观环境,寄托于他人协助,那么困难就没有办法克服。
病毒此起彼伏,大国摩擦还在持续,新常态的经济增速换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等,客观环境的变化是存在的。如果我们总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客观环境,总能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到借口,那么我们会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环境,但是大的趋势是几个个体,甚至几个群体也无法解决的,隐藏在趋势背后的是规律,因为各种各样的调整如果违背了规律,依然没有办法奏效。
现实中,很多的企业负责人把精力用于研究行业、研究机会、研究市场、研究政策、研究竞争对手、研究环境,但独独不研究自己,不研究人性,不发掘需求,不摸索规律,恰恰作为企业经营的主体———自身研究得不够。
近些年,由于内外部多方面因素,市场欣欣向荣的好日子一去不返,我们更应该研究社会需求、自身优劣势,然后深刻剖析自己拥有什么(资源),缺什么(短板),结合自己的战略(想要去哪里),应该放弃什么(违背趋势的),做出取舍后奋力地朝目标前行。
2021年8月,《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500强排行榜,被外部打压的华为公司,排名上升4位,排到44名。在过往任何的经济危机和逆境中,华为都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其实那些大公司受到环境和大趋势的波及和影响才最大,而众多的小微企业受环境的影响实在不值一提,但我们却把精力都用在所谓的研究环境,或者说就是抱怨环境。抱怨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
2020年2月到3月,恐慌过后,我拾起书本,两个月读了40本书,写了15万多字的文章,在此期间我把爱好变成了特长,朋友圈吸粉无数,还误打误撞地印了一个小册子,湖北省写作学会因此吸纳我为会员。那个时段,我一天都没有荒废。
成长,无关乎环境,只关乎你自己;环境如何,与你无关,无论何时何地,做好你自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