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八忌”———2018年在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演讲

职场新人“八忌”———2018年在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演讲

我做过14年的员工,也做了多年的老板,分别以两种身份工作过,所以我认为我的分享可能相对比较客观。

首先,澄清几个观点。第一,在一家公司里,老板一定是公司的核心,是那个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带领大家去实现共同目标的人,是公司调动资源能力最强的人。第二,大家要明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自我肯定、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途径;工作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更快乐,更有价值。尽管我们去工作,身份是打工者,但是不能一直抱着打工者的心态。一个人只有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往后才能发展成企业合伙人,直至成为老板,成为领头人。第三,在一家企业内部,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能力,可能也不是素养,而是相信你的老板,相信你的领头人,相信领头人能够带领大家实现既定的目标。就这点举例,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创业初期,招聘了10位员工,上班的第一天,他说,他会让这些员工都成为亿万富翁。此话一出,在场的10个人走了8个,第二天又有1个人离开了,最终只留下1个。果不其然,留下的最后一个员工成了亿万富翁。第四,大家要弄明白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和员工之间不是敌对关系或者劳资双方的对立关系,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最终还是统一的关系,是协作、合作、共赢的关系。虽然在短时间内、局部范围内会有一定的矛盾,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老板和员工的目标是统一的。

接下来,切入正题,说说职场新人的禁忌,也就是老板不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一是目空一切、好高骛远的员工。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虽然初入职场确实需要一定的积极性和热情,但是不能目空一切。曾经有位高材生进入华为,入职一周后,洋洋洒洒写出一篇万字长文,大谈华为战略,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职场新人对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管理策略知之甚少,甚至连战略两个字都不理解,怎么可能对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年轻人来说,虚心学习、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才是应该着力去做的实事。

二是心无原则、拉帮结派的员工。每个老板都希望公司全员朝一个目标前行,一家健康的公司不能有任何帮派。有的职工为自保而臆测公司,选择自认为有权力的派系站队;或投其所好,跟部分领导拉关系,想不靠实力,靠关系站队获得晋升。我认为这是极不可取的。工作中,别人可以帮助你,但是不能代替你,要加薪升职,唯有靠自己的能力、本领、素养和格局,唯有将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捆绑和统一,才能保证你不断前进。在一个组织内工作,融洽的同事关系当然非常重要,但良好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目标,个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与岗位匹配的工作能力之上的。能力和关系,不能本末倒置。

三是只看私利,不看全局的员工。一家公司就像一台机器,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关系,同一个部门的员工之间也是相互协作的。一个人不能只关注于自己的工作,而对别人的工作视而不见。而且一个员工的目标和公司内其他员工的目标也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公司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全体员工一方面要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就问题进行沟通,看问题的眼光要放得长远、视角要宽广,要用整体的、系统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而不能仅仅只考虑自己或者局部。

四是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员工。职场新人刚进入一家公司,首先是从小事情、简单的事情开始的,但如果只愿意做简单的事情,不愿意做复杂的事情,稍微做一点有难度的事情就抱怨,这是极不可取的。钻石都藏在大地深处,金子都藏于细砂之中,要获得珍贵的东西,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工作中仅靠别人推着走是不行的。在职场中,只有功劳,没有苦劳。努力了却没有结果,那努力就白费了,不深入地去工作,不去坚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有部分员工认为在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久了,就可以要求加工资,这明显是一种错误认知,一个人工资水平的提升取决于他能否胜任更重要的职位,能否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否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插一句,在座的同学,尽量不要在家待业太久,待业太久会丧失激情,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哪怕在家庭中,女性承担了更多养育子女的责任,但并不能因此放弃工作。

五是不找方法,只会抱怨的员工。适度的抱怨可以给自己释放压力,但要分场合、分对象和控制抱怨的程度。这个世界上,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最容易的是去改变自己。抱怨是不敢或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的懒惰做法;抱怨的根源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怨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会逐步演化成自卑、孤僻以至喜怒无常的性格,也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想要改掉抱怨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凡事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的心理,要适度地考虑别人、外界的需求,慢慢地寻找自我与外界关系的平衡点。

六是孤僻偏执、脆弱封闭的员工。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包括开放、协作、包容、分享。我们接触过一些成绩特别好,做事能力尚可的应届毕业生,但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划定了很多的雷区、隐私、伤疤,统统不能触碰,一触碰就会爆炸,一“招惹”就怀恨在心,一“揭开”就情绪低迷。究其原因,是其在强大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脆弱的玻璃心,需要周围的人对他处处关怀、忍让、迁就,其实这本质上就是自私、幼稚的表现。一个公司招聘的员工,首先就是一个能够独自承担其所在岗位的责任和义务的人,当然公司对员工的关爱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去过度地迁就。一个人的强大,能量最大的是内心的强大,而不是外强中干。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承认自己的客观起点和真实现状,是取得一切进步的基础,选择逃避是没有任何用的。

七是贪图安逸、胸无目标的员工。公司的管理根本是目标管理,公司设立目标后,要将公司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部门再分解到个人。个人对自己的目标,需要寻找完成的方法和途径,作出足够的预判,信念坚定地执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现实中也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容易的。如果一个人贪图舒适就很难承担更多的责任,一家公司没有目标会垮掉,一个组织没有目标会迷茫,一个人没有目标会迷失自我。在面试员工时,我会问应聘者为什么要去工作,有人说不想在家闲着,也有人要养家糊口,最终我没有录用这些人,因为他们即使来了公司,也不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八是懒于学习、故步自封的员工。职场上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不要以为自己足够优秀,就可以懈怠不前。很多企业的倒闭都是从企业家安于现状、停止学习开始的。对我们个人来说,离开学校才真正是职场学习的开始。我曾经面试过很多人,他们毕业之后就丢弃了书本,这与应试教育有关,但更深层次的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本质就是没有在危机到来之前学习,给自己武装上足够的本领,从而导致危机到来时措手不及。

我的分享就这么多,希望对在座的同学有所帮助,希望同学们进入职场后,尽量规避认知上的误区,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干出优异成绩,获得更大进步。

最后,祝愿大家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不断地磨砺自己,努力提升各项本领,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照亮他人,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