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贫穷

思想的贫穷

前些年,在一个聚会上认识一位年轻的女士,后来基本上没有交往,但加了微信。约一年后,我收到了她的微信邀请,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她打算去趟国内某景区,但经费不足,希望朋友们众筹,还列出了某某老总等已经资助她的金额数量。本来对于这位女士有点好感,但由于不在一所城市,没有交往,也没有深入了解,收到这个微信,一股厌恶感突然萌生,于是我果断拉黑了她。

自从有了众筹这个概念,很多事情都开始众筹。对于某些事情,众筹的方式的确起到了极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例如有些创业项目的众筹,筹措的资金帮助了热血创业青年,某些医疗筹款帮助很多低收入家庭战胜了病魔,挽救了珍贵的生命,但“众筹”的滥用,也引起了不少的非议和负面评价。

但凡看到某些筹款的信息,有交情的,有共同情感共鸣的,我多少会捐一点钱。但是如果有人让我去转发他的众筹链接,我基本上不予答应。一来判断不了真伪,二来我不想因与我不相关的事情打扰我的朋友,消费朋友们的善良。病可能是真的,但患者家是否有自救的能力和实力,我无法判断。

在人世间,我们要分清楚几种事,一种是自己的事,一种是别人的事,还有一种是社会的事,分清楚后,很多的事情思路就清晰了,即使求助后遭到他人拒绝,也会坦然很多。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尽量不要去给别人添麻烦。前文提到的女士去旅游,属于自己的事,量力而行,想旅游,旅费自己赚,有足够多的钱,出国,甚至上火星都可以,但你得花自己的钱,而不能让别人众筹(施舍)。

还有一次,一位女士发来一个链接,说她要与女儿参加某夏令营,要我支持。我与此女士从未谋面,毫无交情可言,想了很久后,我回复了一句“花自己的钱去”,对方来了句“多少都可以”。就她朋友圈发送的内容来看,她的经济状况应该不错,我不知道她是想消费下她的人脉,还是想考验下她朋友们的人性,不管怎么样,我屏蔽了她。

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扛,跟别人无关,但有些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与他人有关了。例如突发疾病倒地的老人,还有丢失财物无法回家的流浪者,等等。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人靠消费人性的善良“发财致富”,进而助长了社会民众的冷漠。以前遭遇乞讨,由于怕被骗,我基本上也是抱爱莫能助的心态,现在看到了,也丢个十元八元,万一遇到的事情是真的,相当于帮助了人,就算被骗了,也承担得起。

还有一类事情,属于你想干干不了,但是他人去干会干成,别人求助到你,这类事情大家众筹一点,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戈壁滩徒步,凡是求助到我的,有点交情,或者没有交情,我都会支持下。我想办,办不到,别人去办,精神和意志鼓舞了我,本身也是一种相互加持。

孙中山干革命,仁人志士慷慨解囊;抗日战争,多少华人华侨捐款捐物,这些事情是人民的事情,是中国社会的事情,我们领不了头,但是我们可以量力支持。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等这些事情,作为民众,我们可能无法奔赴前线,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捐助一点儿共渡难关。

还有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确有困难,向亲朋好友求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曾经帮助过他人。如果帮助过,估计求助可能会得到回应。我一个朋友出书,都会得到朋友的资助。因为他有大爱,曾经帮助过不少人,尽管出书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朋友们都愿意帮助他达成心愿。如果你从未帮助过他人,估计也很难有人帮你。不要因私事上的困难,去求助毫无交情的朋友,你不该提,别人也没有义务去帮。

回到标题,一个人的贫穷,绝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物质上即使贫穷,但精神上很富裕,也会很快乐幸福。物质上优越,精神上贫穷了,也会烦恼不断,苦恼缠身。一个人精神上富裕了,如果他愿意努力打拼,迟早物质上也会变得富有,就是物质上收获不多,也不会影响他开心快乐地生活。

但如果是思维上贫穷了,估计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不会富有,也许物质上富有了,但仍可能过得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