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不大之二:能力陷阱
大多老板要么是技术出身,要么是销售出身,往往都是能力超强的人。能力超强,在创业初期,一人身兼多职,能里能外,甚至无所不能,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当企业走过初创期后,如果老板还是大包大揽、别人不行自己顶上的模式,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曾经偶然遇到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他已经创业十多年,在某一专业领域小有名气,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人员规模总突破不了20人。一日,我帮他介绍一位行业内大家,邀请他时,他勉强答应了,见面后去别人企业参观考察,晚上接待方请吃简餐,喝了一点儿酒,他离开时已经是晚上10点。其间,他接了无数电话,脸上满是焦虑。他在考察间隙跟我说,因为他不在,一份合同要他拍板,可能会黄掉;一个案子要他定调,他不定调,其他人没有办法工作。闲谈中得知,公司的业务都是他去承揽,方案都由他定稿,没有他,公司就乱成一锅粥。我本来是好心介绍高人与他认识,结果反倒成了罪人一样,于是我再也不敢成“他”之美。事后我得知,为了节约成本,他的公司没有专职的行政职员,这些工作都由生产部门的员工兼任,他和下属都是一专多能。由于朋友太忙,渐渐地我们的交往也少了很多。直至有一天公司举办答谢会,我给他发了邀请,他说无法前来,身体出了点儿小毛病,正在住院治疗。
无独有偶,我曾结识一位博士老板,他曾经跟着某知名院士做过两年博士后,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论文经常见诸业内核心期刊,并经常在行业内会议上做主题发言。一日去他公司走访,他叹气,说春节后公司有3名技术骨干离职,而且他们都是他手把手地带了四五年,刚刚能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的。接待我们时,他亲自洗水果、倒茶、做介绍。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公司人数多年没有突破10人。其实论企业实力,他有独到的技术和专利,几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企业产值连续多年达到数千万元,他为人也诚信真诚,但经常为留不住人才而烦恼。
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难道是企业老板的能力太差了吗?其实恰恰相反,是企业老板的能力太强了。研发能力、销售能力、技术能力太强,对一个立志于做大做强的老板来说并非好事。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即是这个道理。前面两位老板不可谓不重视人才,也愿意花重金吸引人才,给员工开出的薪资在业内并不算低,但是为什么留不住人?问题的本质还是老板的能力太强了,而且将精力都用在琢磨事情上,比如如何承接业务,如何将事情做好,如何研发新技术等,他们大多亲力亲为,没有将时间用来研究人、研究人性、研究下属的需求。他们以为员工上班就是为了钱、为了物质财富。但实际上,人不仅仅是为了钱财而生存的,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在职业生涯初期,钱物对一个人很重要,也许对一部分人终身都很重要,但并不代表所有人的人生追求都是为了钱。
任何人都是有成长需求的,人是有自恋天性的,当一个人在一个集体里再怎么努力,都超越不了他的上级或老板,在企业里只是听命执行,那么给再多的钱,都满足不了他渴求成长,满足自恋的天性。如果一个老板能力超强,决策都是英明神武的,那么员工做事就会请示领导,久而久之,员工也提升不了决策的能力。一个人的成长,就是犯错后的总结、自省、修正,但是在一个能力超强的老板手下,基本上没有犯错的机会,那么成长一定会受到限制。人有推诿的天性,都不愿意犯错,不愿意被批评———专业技术方面往往有唯一解,如果老板总是对的,就意味着员工都是错的;如果老板能力强于下属,又热衷于技术,那么下属犯错挨批便成了家常便饭。
每个人内心都更愿意接受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和指正。人往往习惯于将自己已有的能力不断训练和使用,以使之变得更加纯熟,这就叫能力陷阱。对一个老板而言,掉入能力陷阱中,并不是什么好事。你的企业做不大,很有可能作为老板的你,能力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