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读书的

我是如何读书的

每年年中盘点时,看年初制定的目标的完成情况,决定了一个人一年内能做出成绩的大小。其他先不论,今天说读书,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从2021年1月1日起到2021年6月30日,我读完了63本书,计划完成量是75本,完成率84%。

有些朋友感到难以相信,问我是如何读完这么多书的?是不是只看推荐序、前言和后记?是不是牺牲了其他的事情来读书?我借此给大家介绍我的方法。

凡事要达成目标,一定要设置目标

要完成一件事情,一定要有科学的计划,我在每年年末的时候都会计划下一年的目标,总结上一年的完成情况。不制定目标,相当于努力没有方向,而且目标制订要科学,太容易了没有挑战性,太困难了容易中途放弃。

去年我完成了140本的阅读量,今年我制订了150本的阅读量,大概一个月12本,一周3本。接下来是目标分解,一年的完成量分解到月、周和日。

今年上半年的完成率较差,我也分析了原因,首先是目标设得稍微高了些,去年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有两个月基本上专门用来读书,那时候一周读五六本,而今年工作一直很忙。其次,以往读书都是读10余万字的书,今年我特意挑战一些大部头的书,有时候一本就有40万字。

读书,设置目标很重要,而且要有科学性。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竭力达成目标

计划制订后,读书目标能否达成,就看执行的情况了。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碎片时间,还有很多被琐事占用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读书。

先说琐事占用的时间,毫无目的地刷抖音或朋友圈、无所事事地平躺、漫无目的地玩游戏、在微信群内闲聊、太多打着友情旗号的聚会,都是琐事。这类时间其实都可以用来阅读。我不玩游戏,不刷抖音,朋友圈只是看看动态,微信联系不太重要的工作,很少参与闲聊,这些时间都可以节约下来做事情,最主要的还是用来读书。

我倡议大家在公司养成一个习惯,随身带一个包,包内放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有空闲时间都可以拿出书本阅读。车站内,高铁上,地铁里,没有其他事时我都会拿出书阅读。

为了看书,我也牺牲了一些陪伴家人的时间和干家务的时间,但我更多的是寻找所谓无聊的时间。注意,在这一条上,我们一定要学会对日常的事务做重要度排序。

进行自我奖励和激励,激发自己的动力

以前我每读完一本书,就在书后写上“胡文斐已读”,注明日期,以示对自己的奖励,如今我会在周工作报表上列上读书心得,然后将读完的书名加在年初新设的文档《××年已读书目》上,看着文档上的书名不断地增加,就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当阶段性的目标完成后,我就会给自己一个奖励———完成自己的心愿,更多的时候是奖励自己一套想买但舍不得买的书。

除了自我激励,他人监督和鼓励也很重要,有时候看到自己写的文章被朋友转载,还有朋友圈的评论、点赞,也非常受鼓舞,便读得更多,写得更多。在朋友圈写作,其实也有主动要求被监督的成分,因为独自写作,又没有发表的门路,写着写着就没有了动力。很多朋友见面会说每天都会跟读我的文章,慢慢地让我有了责任感,也有了压力,鞭策我把读书和写作坚持下去。

上面讲了如何读完一定数量的书,下面讲如何提高读书的质量。

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读书方法

我们经常听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是否适合自己,则要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初级阅读者,你首先要阅读到一定的数量,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架构。以我的经验,这个数量在200至300本之间,我大概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目标。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把一本书或者几本书读再多遍,依然难免偏执和无知,因为你仍然会掉入人云亦云的陷阱。

初级阅读者,首要的目标是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切忌选比较难的书,因为书是给能够读懂的人阅读的,就是说作者著书,是有他的目标读者群的。初级读者,我建议从小说、人物传记,还有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读起,先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再开始书读百家,书读百遍。

不要跳跃阅读,不要力求记得

很多事情要按照规律去做,千万不可走捷径。很多人读书,只读所谓的精华部分,读完序、后记和跋,就以为掌握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精髓,其实是错误的。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发读者思考。成年人读书主要是为了学会科学地思考,客观地思考,弄清楚“为什么”。走马观花的阅读,是引发不了思考的。

读一本书,首先要想着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客观,如果我要写这本书,我要如何表达、论证我的观点,等等。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有所收获。不然,所谓的爱读书,就只是在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以致用。

很多人说书读完了就忘记了,有的人说读了很多,但好像没效果,原因就是你还停留在学生阶段,为的是学知识,或者读书的量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

初读者,先大量地阅读,阅读到一定的数量,慢慢地就可以用前面读的书理解后面读的书,用后面读的书验证前面读的书遇到的问题。读多了,就融会贯通了。

我现在读序、读跋,是为了选书读,但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了正文,就一定要读完,就算是一本“坏”书,读完了和“好”书对比,才知道什么书叫“好”书,什么书叫“坏”书。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

书读到一定的数量和程度,要开始写作,我的个人观点是写作是更高级的阅读。唯有通过写作,你才能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没有输出(写作)的冲动,往往是你输入得还不够,思考得还不够。

写作,是一个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是读书升华的过程。一个朋友,书读得不少,我鼓励他写作,结果他写了几篇就停下来,遇到了事情还是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思考只是想想,而且越想越乱,最终做出的决策依然与实际相差甚远,也听不进他人的意见,甚是可惜。

把作者的观点变成自己的,分类归纳,然后找机会讲出去,根据反馈修正自己。如此反复,才能不断提高。很多人不写作,或者悄悄地写作,写得好不好没人知道,有时候只是文字的堆砌,根本没有思想和观点。自己的孩子自己越看越喜欢,但是别人是否喜欢就不得而知了。自己的写作也是如此,我在朋友圈写作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别人的批评指正中调整自己。

有的人读书,只读自己喜欢的;有的人读书,喜欢阅读短文、公众号文章;有的人喜欢读畅销书。其实这些都失之偏颇,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