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之一:给选择,不要威胁

沟通的艺术之一:给选择,不要威胁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快上班了,上级接到下属的电话,说:“王总,我昨天吃宵夜,早晨腹泻,上午请半天假。”结果他负责的案子,上午十点就要发送客户,领导一边应承,一边摇头,然后想着如何向客户道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下属身上次数多了,结果就是负责任的上级会善意提醒,或者给予适当的批评。但如果屡教不改,那么慢慢地就会对此下属丧失信心,接下来这位下属会被边缘化,或者卷铺盖走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跟一个人是否善于规划自己的事务有关,或者说跟一个人评判事物的重要程度有关,更深层次的是价值观使然。我们今天不去讲这些,讲一讲如何巧妙优雅地处理类似的事情。

处理类似的事情,我们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给出选择,一种是施加威胁。例如一员工要请年假,他对领导说“父母年纪大了,平常很少回老家探望父母,领导您看近期哪段时间工作不是很忙,我能不能请几天假回趟老家,尽下孝心”,领导肯定会告知他的安排。但如果一个人订好了全家的机票和酒店,费用都支付了,然后对领导说:“领导,我决定下周一休假去海边,请你批准。”我想领导也会答应,但是心里却五味杂陈。两种安排,前者给出选择题,后者给的是唯一答案,实质就是威胁。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释放个性和追求独立方面,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无疑进步了很多,但在为他人考虑方面,却退步了。有些人请假和离职,一般都是我要,一定要,马上要,基本给出的都是唯一解,而且十万火急。“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明天就出发!”

没有人愿意被“威胁”。

这样的事情在商场和家庭中也不鲜见:“李总,根据合同,你们的款子应该下周就到期,赶紧给我打过来。”“把手机放下,赶紧去做作业。”“大刘,马上把厨房的垃圾倒掉。”这样的命令口吻得到的效果往往欠佳。如果换一种口吻:“李总,下个月我们的款子到期,您那边资金充裕吧,看下个月什么时候能帮忙支付下?”“手机玩了好一会儿了,你看是玩个五分钟还是十分钟去做作业?”“大刘,等下出门散步的时候请把垃圾带下楼吧。”结果往往都不会差。

台湾管理大师曾仕强在讲课中提到,他年轻时要出国留学,半年前就给老父亲讲了,提前三个月再讲,一个月再讲,结果离开台湾前,父亲并没有因为儿子的远行情绪激动。曾先生已经去世,他留学的时候可是战火连天的时候,世界可没有现在如此太平。很多人与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很大一方面就是经常制造此类既频发又突然的“惊喜”。

中国人有情绪时,经常在口头或者心里说一句话:“要你管!”其本质反映了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做主,而不是被命令,这是人的天性。很多强人型领导,英明神武,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但在他下台后,企业就会乱成一团。原因就是下属不用去思考、去决策,结果随着他的离开,平衡被打破,在建立新的平衡前一定会乱一段时间。强人型领导总习惯于做决策,能够给出正确的唯一解,他往往适合于创业阶段和改革阶段,守业阶段是不太适合的。

家庭里的强势家长,只给唯一正确答案的人,会将家庭关系变成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一方面抱怨自己辛苦,一方面又很享受处于支配的地位。被控制的一方接受了,家庭就形成了一种病态的和谐;如果对方不屈从,纷争就不可避免。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当下属,要习惯于给出选择,而不是给出唯一解,更不要“威胁”对方。总是“威胁”别人的人,违背了人的渴求独立自主的天性,因为没有人愿意被管理,被安排,被要求,被命令。

你想想,下面两种表述,哪个更有效?

“小王,这个案子,客户周一中午十二点要,你在负责,你看是周末加加班,还是晚上赶下工?”

“小王,客户的案子要得很急,赶紧加班做完,不要误了客户的事情!”

很明显,前者要有效得多。

当你认为你是正确的,并给出选择题时,原则和方向其实已经由你定了,你给对方只是方法和措施的选择,你既然已经占据了主动,何必要掌控一切,把对方逼入死角?

没有人喜欢被“威胁”,请多给出选择,这样你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距离成功和幸福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