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当下中外文化交流的启发

三、唐三彩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当下中外文化交流的启发

唐三彩输出国外后给其他国家的工艺技术及美术方面带来了刺激和发展。由于唐三彩质量优良且珍贵,被各国人民所珍重。同时,各地也在仿制唐三彩制品,除了采取中国的样式,还会加入当地的风格和色彩。日本著名国际陶瓷贸易史学家三上次男说:“当中国陶瓷的新品种以优美的姿态出现时,不管在什么时代,马上就能造出仿制品来。”在同一时期涌现了诸如日本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仿制的唐三彩制品。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因素也融入了唐三彩的制作中,中国工匠们大胆采用雄浑绚丽的釉色和淳厚饱满的造型,以及浓郁的异国情趣和艺术风格,巧妙地将外来文化和传统民族艺术结合起来,使之为我国所用。

此外,文化上的交融更是意义非凡。唐三彩的人物俑体现了唐朝当时胡风之盛、胡文化影响之大,异域的乐器如琵琶、笠筱,舞蹈如胡旋舞、胡腾舞,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广泛传入,从骆驼载乐俑、舞乐俑等三彩俑上可见一斑。

从唐三彩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到,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而不是单向传播。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展现出多彩的一面,正是因为多彩,文明才值得交流互鉴。《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道,“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它同外国和外部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往往同其文化经济的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对外交往方面始终呈开放包容的态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丢失自身的民族特色。在这一点上唐三彩就做得很好,大胆吸收异域装饰纹样,巧妙结合传统民族艺术,创造出独特的器物装饰手法。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态度,坚持对外交流与开放,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早就已经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鲜活的实例了,开放、共赢,才是我们所应该去实践的准则与理念。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发展自己,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并使之为己所用,这才应该是我们从唐三彩以及丝绸之路中学习的。文明圣火千古未绝的奥妙不在于过分崇外或是固守本土,应是贯穿古今、兼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在这碰撞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