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魏培昌、宫飞行、闵茹莲、李冬花、欧念香:《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解决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文教资料》,2018年第16期。

[2]邹晓童:《“爱心暑托班”现状及高校合作共建模式探究》,《上海法治报》,2018年5月14日。

[3]宋哲啸:《在暑托班当志愿者》,《成才与就业》,2016年第10期。

探究感想

从论文选题到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我经历了喜悦、烦躁、痛苦和彷徨。如今,伴随着这篇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当然,也有很多人要感谢。曾听一位前辈说:“志愿者的意义是,让他们成为你爱上这个地方的一个理由,让他们成为你感受城市温度的一个方式。”诚然,志愿服务不是单纯的给予,而是在给予的同时收获更多。当我看到孩子们真挚的眼神和稚嫩的笑脸,当我收获老师们的肯定和家长们的认可时,我不仅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提升了对社会的适应力,更收获了对服务点的独特感悟。从社会价值来说,作为一名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总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献出一份力。通过这次研究,我希望能尽我所能为爱心暑托班的完善助力,使其更好地满足上海市民的需要。为此,我也写了一封给上海市团市委的信,将我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团市委,倡导更好地完善爱心暑托班,从而更有效地推进爱心暑托班的发展。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辅导老师。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她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其次,我要感谢爱心暑托班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们和学生家长。他们都很积极地配合我,接受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学校。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学校给予了我很多关于研究方法的指导、关于研究方向的辅导等。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家长。当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关爱与热情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让我得以坚持到现在。

课题作者:上海市向明中学

梁璟晶

指导老师:张昱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