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鸡鸣寿仙,颂古居之雅,得工匠淳厚质朴
1.山水比德,匠心独运
研学首日,我们前往天目湖山水园。20世纪50年代,人们通过考察探索,规划拦截沙河水,建造“沙河水库”,用水发电,灌溉田地,造福百姓,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后于1992年改为天目湖。由此我们不由得感叹大国工匠的智慧,是他们在探索考察过程中对自然的深入研究和规划,才成就了这样的美景。
中国茶岛则全面展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千年饮茶历史的高度浓缩。这两处景点中,我们欣赏了园中的奇峰怪石,体验茗茶的苦尽甘来,这些都是人类欣赏、尊重自然的体现,使我们感叹于大国工匠对自然的探索,并有了更深的理解——人们对于山水的开发改造,并不是一味地破坏,以工匠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在天目湖山水园探求的这种工匠精神,它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在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地改造大自然,从另一个角度来体现她的美。如今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能保留这样纯朴而又美好的工匠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实地探索,领悟这种工匠精神,也需付诸行动,尊重自然,让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成就更美好的风景线。
2.鸡鸣三省,钟鸣六合
鸡鸣,象征着日出和新一天的开始。鸡鸣村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据说因为鸡鸣的声音可以传遍三省,故得名鸡鸣村。研学的第二天,我们来到鸡鸣村,研究古居之雅与淳朴。
古居静静地在这里伫立了几百年,清雅而淳朴,错落有致地排布在小巷两边,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历史。这些景色让人驻足,细品之下仿佛明清工匠通过建筑与我们的心灵互通。
也许这就是明清工匠心中那份精神,不求宏伟外表,只求建筑内涵,专注地把事业做到极致。我们高中生现在虽然无须为建造耐用而有底蕴的建筑绞尽脑汁,但我们应该用这种专注、淳朴的工匠精神来充实我们的内心。
3.寿比南山,仙隐竹海
离开了鸡鸣村,我们来到了寿星广场。南山竹海中的寿星广场寄托了古人对于长寿的渴望。硕大的寿星依山而建,以山为躯,被称为中国第一寿星。后墙上不同字体的寿字,再加上分布在山中各处的寿字,据说有100余个,这证明了寿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景点介绍处的屏幕上一遍遍地播放着有关寿星广场的建设过程,能看到出现在镜头里的手艺传承者们很多都是面容苍老,但是灵活的技艺却让人惊叹。究其原因,是这些手艺人心中镌刻着工匠精神。这种平淡质朴而又长久坚持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今天在这里,我们能找到那份真正淳厚质朴的工匠精神。寿星广场体现的浓厚寿文化,让我们领悟了寿文化的精髓,使我们体悟到所要寻求的目标。感受这份工匠精神,希望我们在将来也能戒骄戒躁,以平淡的心态,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