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古往今来
2025年08月21日
一、绍兴的古往今来
绍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绍兴一带就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中心区域。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曾在此大会诸侯,遂有了“会稽”之名。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复仇吴国。会稽一直是古越的政治军事中心。唐宋以降,余杭兴起,会稽的政治地位有所降低,但依然是江浙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宋时,宋高宗改越州为绍兴府,才开始有了“绍兴”这个名字。
《会稽典录》这样描绘绍兴的地理环境:“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昔禹会群臣,因以命之。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绍兴多山多河,又近海,历史上古越人就以轻死尚武闻名,其后东晋士族的南迁又带来了自然适性的文化特质,丰富的地理风貌和历史传承孕育了绍兴多元的社会性格和文明形态。
鲁迅生活过的绍兴又是怎样一个风貌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绍兴,仍是以农耕为本的礼俗社会。这种社会结构以家族血缘为聚合力维系着一种社会的关系,并衍生出一套宗法礼制。其有别于法治,是用传统的礼制和道德规范约束各成员的行为。各个家族的经济来源是所有的田地。而依靠这些土地劳作的农民,是这种经济关系的基础。在这种传统的家族中出生成长,又经历家道中落而备受冷眼的鲁迅,不可避免地承受着被传统束缚,但又一心摆脱传统的痛苦。鲁迅所看到的更多的是社会人生中丑陋阴暗的一面。其文章中多次以绍兴为背景,创作出像“闰土”“祥林嫂”“阿Q”“鲁四爷”“赵太爷”等角色,正是那个社会关系下各阶层的典型人物。
鲁迅对绍兴的感情是矛盾的。他说过不喜欢绍兴,不愿称自己为绍兴人,称绍兴为“越中棘地不可居”,甚至在他生命的后十几年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但他曾引用过这句话“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仍可想见他对故乡人文传承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