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话的研究与推广

二、关于上海话的研究与推广

之前,上海话在本地人民群众中十分普及,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上海话,在日常生活中、单位里、菜市场里……上海话的影子随处可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外国人才涌入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人口的快速融合和普通话的大力推行双管齐下,使得上海话的发展空间不断缩小,年轻一代使用方言的能力也愈发不足。年轻的沪剧演员越来越难招募,街头巷尾的交谈声不再是地道的上海风情……普通话侵蚀着原属于上海话的角角落落,上海话与海派文化危在旦夕。

对此,上海前两年也做出过许多推广,推行过许多政策,大量关于上海话的活动火热举办。如沪语电视节目《老娘舅》,2018年全国两会出台的方言保护政策,上海书展活动中亮相的《沪语表演教程》,公共汽车上播报一遍的上海话报站……从政府呼吁到多方联动,保护上海话的行动一时热火朝天,效果也很显著。我们通过搜索数据资料,发现2016年和2017年的调研数据中显示,会流利说上海话的上海本地人占比达到96%;能够听懂但不会流利说上海话的上海人占3%;完全不会说上海话及听不懂上海话的上海人,比例在1%以下。相比起2012年上海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上海本地出生的中小学生只有60%左右“基本会说上海话”的情况,可以说是有很大进步了。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乐观的数据,绝大多数的上海人都会说并能够使用上海话。

但在进一步观察调查中,我们发现那些出生于外地,移居到上海生活的人,能够流利使用上海话的比重直接下降至3.5%,不能够流利使用上海话的占比上升至32.5%。同时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批年轻人中,有40%不能熟练说上海话。对于更年轻的一代,也就是我们这一代而言,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说明对于从外地迁居上海的人而言,越是年轻,越是不愿学习上海话。在年轻一代上海人中,出现了方言能力滑坡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使用上海话,不善于学习上海话,不愿意学习上海话。总的看来,政府的保护政策的确使上海话有所普及,但仍有些赶不上外来人口涌入和新文化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