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编:《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淑珍:《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探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3期。
[3]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林剑:《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文化诠释》,《人文杂志》,2017年第12期。
[5]吴婷、钟敏、李华:《高中大学衔接创新人才培养与选拔路径与策略》,《高等建筑教育》,2018年第6期。
探究感想
此次“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课题研究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首先,提升了我们对课题的认识,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小技巧”:“微课题”研究需要借助场馆资源,走进身边的育人平台,而不是现成材料的下载或收集;研究的过程就是调查、思考、观察、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要借助资料,通过观察和调查等,形成有说服力的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见解和观点。其次,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合作,开阔了眼界。本课题组两个人在不断抛出自己问题的磨合中,逐渐理清思路,找准主题。课题切入口要“以小见大”,从高中生最需要提升的创新力出发,我们实地探访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结合探访中的问题分工设计高中生、家长、教师的三份调查问卷。我们在团队中的责任感增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次调研能顺利结题,特别感谢钱学森图书馆以及馆内郭娅老师,她在馆内参观中细心讲解,馆外指导中耐心周到,让我们在校外教育活动场馆资源这个平台上深入了解国情、党情、市情、民情、学情,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加坚定立志报效国家的信念。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钱老回国的不易、进行导弹设计的艰难、生活的简朴与严谨的学风。我们高中生要以钱老为榜样,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追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身为21世纪的新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将钱学森精神时刻铭记在心,接过钱老手中的接力棒,学习钱老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课题组成员:上海市闵行中学
毛绍谦 何焕然
指导老师:郭 娅(钱学森图书馆)
竺海燕(上海市闵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