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影响
古有云:“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纵观鲁迅、老舍、巴金三人童年经历,我们可以不约而同地发现,家境的衰败和不幸的遭际并没有击垮他们,相反成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对他们的生命经历,甚至人生选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来自童年经历的文学创作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受童年经历的影响,所以,一切的因果都要追溯到生命开始的地方。的确,童年的生命经历往往就像挥之不去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尤其是在童年有着特殊生命际遇的人。
童年时的经历往往与我们所处的家境有关,因为家世门第决定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能接触到的人。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底层人民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更不用说去读书了。因此,对于出生于官宦世家的鲁迅和巴金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年仅五岁的小巴金在姐姐的房里津津有味地读《列女传》。七岁的鲁迅去“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求学。总而言之,“封建大家庭为现代作家的成长提供了合宜的土壤,经济条件的优越,为他们能进学堂或私塾提供了物质基础,家里的藏书和家人的知识学问也为他们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启蒙提供了客观条件”。
的确,童年时期的知识启蒙为他们后期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不幸的童年际遇反而成了他们创作的源头和诱因,在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变故后,他们清晰地看见了社会露出的凶狠獠牙。
幼小的鲁迅感受了复杂纷纭的社会人生,巨大的生活和地位落差,在父亲病痛缠身、家道中落后于艰难的生活中处处受到歧视、冷漠,尝饱了人情冷暖,由此发出感叹:“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才有了《朝花夕拾》中对童年曲折经历回顾和思考的文字。巴金回忆童年时自述:“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他目睹了虚伪的礼教在一步步地蚕食人的现实。于是,后来巴金对他的大哥谈起,我要拿他作主人公写一部《春梦》。他大概认为我在开玩笑,不置可否。那个时候我好像在死胡同里面看到了一线亮光,我找到真正的主人公了,而且还有一个有声有色的背景和一个丰富的材料库,我下了决心丢开杜家的事改写李家的事。这件事的动力在巴金得知大哥服毒后达到了顶峰,童年在家庭中的所见所闻成为他叙写《家》的原动力,他一夜之间完成整部书的构思,促成了他以自己家族情况为原型的文学创作。
而老舍的童年在贫民聚居的胡同大杂院中度过,父亲的阵亡让原本窘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干枯扭曲的老树枝、墙角的虫子、捏好的泥饽饽、斑驳的矮墙院便构成了他的整个童年的生命世界,这使得他后来的创作中总保持着一个贫民知识分子的视角。《想北平》中,他自豪地说:“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2.源于家庭变故的家国情怀
遭遇变故,饱受奚落,童年生活的磨砺让他们寻求自强的途径。鲁迅、巴金、老舍在不同时间段,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国。这让他们不再拘束于家庭,不囿于国内原有的生活环境,得以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天地思考着作为国人的担当。
鲁迅赴日学医。而在日本,他却发现国外充斥着中国人无能、懦弱的刻板印象,由于他的中国人的身份,考了高分却被质疑作弊。这让他切身体会到个人的荣辱是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的。而真正改变他的人生走向的是他看中国人目睹自己同胞被杀却无动于衷。鲁迅开始意识到学医是救不了中国人的,于是决心走文学救国之路。
而老舍的出国经历与鲁迅大同小异。老舍曾谈起过英国人对中国人的臆测:“脸黄的就是野蛮,与头发卷着的便文明,都是很容易说出而且说着怪高兴的;许多污辱中国的电影、戏剧与小说,差不多都是仅就表面的观察而后加以主观的判断。”老舍在《二马》中呼吁到:“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
1927年的中国正在寻找新的出路,巴金选择了留学法国,去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异国他乡更加激发了巴金的家国情怀。他说过:“离开了祖国,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我是中国人。”他把在国外受尽歧视的事情放进了他的作品中。巴金的《随想录》中提到:“一九三一年我写过短篇小说《狗》,小说中的我会‘在地上爬,汪汪地叫’,会‘觉得自己是一条狗’,难道作者发了神经病?不!在那些日子里一般的中国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鲁迅、巴金、老舍同处于那个步履维艰的社会变革时期,正是童年时家道败落所遭受的种种艰难,才让他们相较于同龄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如家,家似国,家弱受欺凌,国衰受凌辱。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面对时代的召唤时,他们因童年经历而萌生的家国情怀迅速蓬勃,从而用一支笔针砭时弊,保家卫国。或许他们每个人具体的家境有所不同,但抽象来看,譬如大环境、所产生的民族情怀等是相似的,这些都促使他们走上了文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