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查阅分析

(一)文献查阅分析

通过阅读汉服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汉服热”首先是一种古风文化。李贝的研究对“古风文化”做了界定,“它主要是指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为支撑,以大众传播为媒介,以音乐、小说、诗歌、游戏、服饰、绘本、影视剧、广播剧等为表现形式,结合传统艺术、文学、语言、色彩等诸多中国元素,不断磨合发展而来的一种表现传统文化的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新文化现象,尽管汉服复兴方兴未艾,但它所呈现出的是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以及阐释。

同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心主要体现在礼制。在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明显的反映。服饰与礼制相结合,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因此古代中国的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真正的汉服文化不甚了解的地方,也是今天“汉服热”现象背后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理论研究的价值,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予了我们古人所不能实现的技术手段,如果当代服装设计能从历史长河中寻找精华,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中国传统的图腾纹样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心血,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不能忘记对传统图腾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正如蒋莼淳所言,“这些中国符号在以后十年的设计中一直反复出现,常见的有:龙、凤、牡丹、云纹、墨竹、山水、青花、书法、剪纸、京剧脸谱等图形符号,立领、盘扣、衣缘、连袖等造型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典型在服装中通过纹样、纹饰在人的视觉和知觉中传递出传统的文化情韵”。在保留传统图腾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要对传统图腾重新组合、提炼运用,以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当前,围绕“汉服热”开展的相关活动层出不穷,传承汉服文化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汉服业已成为一大热门话题。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服文化开始走出国门。中国风格的汉服文化和设计元素在世界时尚圈中成为部分设计师的灵感,创作了诸多精彩的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举办期间,世界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参加会议;2014年北京APEC会议除了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腾飞的经济,也让各国的媒体关注到了欢迎晚宴上各国领导人的宋锦“新中装”和领导夫人的漳缎中式旗袍,这些民族素材和传统工艺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得到了发扬光大。应该说,“汉服热”现象是一个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当代人对汉服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深,目前还停留在片面不全的理论知识上,“古装新穿”依然是“汉服热”需要长期面临的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