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于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态度和期望

(五)教师对于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态度和期望

课题组还对上海的高中教师做了调研。通过调研,只有35.42%的教师比较满意高中生的创新能力,43.75%的教师勉强接受,可见不少教师认为当前高中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花大力气提升。

接受调研的教师中,72.92%认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关键在学校教育;96.88%的教师愿意在自己的课堂中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67.71%的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利用批判性、发散性思维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83.33%的教师认为实践课程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前面家长们的认识不谋而合,并且70.83%的教师认为理化生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可见实践动手能力、丰富的理科知识是提升高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在实践运用中创新。

图7 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

根据调研结果,86.4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育机制是影响高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专项经费投入和相关课时安排,可见有必要改革中学教育体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表2 学校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续表)

图8 影响教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另外,82.29%的教师觉得自身的创新精神、理念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再有是教师的学识、积极性和学校对辅导老师工作量的计算及奖励机制。

90.63%的教师认为,现在培养的高中学生是未来进军科技强国的强大后备力量,97.92%的教师表示会尝试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其中,64.58%的教师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名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教授学生的科技辅导员。

当学生对他们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时,67.71%的教师愿意鼓励学生多种渠道去实践验证,31.25%的教师会去耐心解答。与此同时,72.92%的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或科技馆之类的场所提升创新能力。可见教师们的育人观念、授课模式也都发生改变,逐渐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调研,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学校各科教师的熏陶,需要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思想,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努力创设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营造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时空,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