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图纹饰与明朝民间艺术的联系
2025年08月21日
(二)人物图纹饰与明朝民间艺术的联系
在空白期,民窑中出现了以三顾茅庐、文王访贤等戏曲题材作为内容的人物故事图罐(如图2所示),针对的对象通常为士大夫。戏曲艺术在明初时并不流行,之后南方戏曲向北“进军”,带来了戏曲的兴盛,到明末达到了高潮。在此过程中,戏曲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空白期的这些人物故事图罐或许可以看作明朝戏曲发展过程中溅起的一朵浪花。
图2 青花人物故事图罐,明正统至天顺(1436~1464年),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另外,早在元代,元青花人物绘画瓷器就是以元代杂剧话为母本。空白期的青花琴棋书画仕女图罐就与明宣德十年金陵积德堂刊刻的《金童玉女娇红记》所附版画相近,正如杜文所说:“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的场景与元刻《全相评话五种》中的鬼谷子下山版刻插图类似。明代景德镇青花梅瓶和大罐中多见的《出行图》与宣德年间刊印的《剪灯余画》插图亦类同。种种‘巧合’说明元、明青花瓷器上的人物故事与同期版刻密切联系。”明代后期,版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融合,同时也影响了青花瓷装饰题材。空白期的这类青花瓷罐正体现了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