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探究上博青铜馆,研读“青铜之美”
2025年08月21日
案例一 探究上博青铜馆,研读“青铜之美”
“文史哲选著研修”CIE课程,是一门持续两年四个学期的拼盘课,第一学期的主题是“美学研究”,第二学期的主题是“史学研究”,第三学期的主题是“文学研究”,第四学期的主题是“哲学研究”。
在“美学选著研修”课程中,我们带领学生研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一书,并进行了如下的课程设计:
表1 美学课程设计
在研读《美的历程》第二章《青铜饕餮》时,我们带领学生前往上海博物馆青铜馆进行参观。通过实地观察这些青铜文物的外观,利用博物馆场馆现场的资料,查看相关青铜器皿年代、使用者、功用等介绍,让学生对我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形式、用途及发展变化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现场观察那些精美的青铜器皿的纹饰:如饕餮纹束腰袋足斝、周体饰凤纹的父乙觥、兽纹和龙纹雕饰的黄觚、云雷纹扁足圆鼎等,由此感受李泽厚在《青铜饕餮》一章中所阐述的青铜之美。
在此基础上,通过场馆内的青铜发展史介绍导览,有效地启发学生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青铜器皿的外形和美感特点,同时研究青铜器发展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
学生在实地参观博物馆后,形成了如下研究微论文:《青铜纹饰的发展》《商代青铜器之美》《青铜饕餮纹饰研究》《流线型艺术——鱼纹的含义和时代背景联系的研究》……在这些论文中,学生能够利用博物馆馆藏器皿的图片和馆藏介绍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青铜器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从某几个器皿的外形或纹饰特点出发,结合历史背景,探究属于青铜器的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