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的由来
2025年08月21日
(一)海派旗袍的由来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分海派旗袍和京派旗袍。
京派旗袍:传统派,大家风范。它起源于明清服饰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旗装改良,具体为旗装收腰设计,再加上汉服的立领,左右两面开叉。宽厚的面料体现出舒适感和大家风范,直线裁制,胸部、肩部、腰部、臀部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海派旗袍:西化派,贴身。兴于民国上海女学生,采取西方的裁剪方法,使旗袍更贴身,更能展示女性的身材,且为了从外观上与京派旗袍区分,海派旗袍用窄边进行服饰边料外包。海派旗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领、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使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
在对旗袍初步了解后,我们在参观东华大学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时,了解到清代的女装主要有两个系统,即旗女的袍服和江南妇女的襦裙。至晚清,这两个系统发生了互相交融与渗透。
辛亥革命后,服饰的变化不再囿于图案、色彩、材料。服装造型由抹杀人体特征和差异渐渐变为有意识地去表现人体特征:由宽大渐渐变为合身,装饰由繁复渐渐变为简洁,面料由厚重渐渐变为轻薄,并注重悬垂性的使用。
海派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海派旗袍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