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场馆”多样研习——高中生课题研究指导的课程设计案例
2025年08月21日
走进“场馆”多样研习——高中生课题研究指导的课程设计案例
上海市大同中学 陈天琦
在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利用日常的研究型课程来辅导学生借助场馆资源进行课题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主办的上海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探究活动,即为学生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该比赛虽然在暑假期间举行,但如果要让学生真正有效利用场馆资源,必须将平时日常开设的研究型课程与“进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市大同中学历来重视学生研究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除基础学科课程之外,还有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的“专业导航课程”。其中,延续至今的CIE课程已经形成了跨越不同学科、跨越不同学习领域、跨越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统整实验,包括“生命科学实验探究”“定格动画”“数码音乐制作”“创智生活”“文史哲选著研修”等十门课。除此之外,还有“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生活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传统、现代与未来”“能源与环境”“生命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等专题研修课程。这些形形色色的研究型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前沿性问题,学习发现选题、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课题研究方法。因此,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在开设此类研究性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场馆,发现多样化的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任务。
我在学校负责“文史哲选著研修”和“生活与艺术”两门研究性课程的教学,以这两门课程为例,本文将重点介绍将“进馆”和课题研究课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