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的形态差异及其原因
北方石狮子以故宫为例,宫内共有6对石狮子,太和门前有一对铜狮,宁寿门、乾清门、长春宫、养心门、养性门前各有一对鎏金狮子。
故宫中石狮子的种类为北京狮。北京狮的造型一般尊严而又大气,它是皇权的象征,是皇家守卫门户、确保皇宫安宁的瑞兽。狮子是兽中之王,它昂首挺胸,张口露齿,目光炯炯逼人。古代人认为,石狮子不仅可以将邪气阻挡在门外,还能将祥瑞之气迎进门。北京狮为雌雄一对。狮头上装饰有髦毛,颈上悬着铃铛,肌肉发达,气势雄伟。雌狮左脚下有一仰卧着的幼狮,作嬉戏状,雄狮(见图1)右脚踩一绣球,底座皆有繁复精致的卷叶纹。故宫铜狮已成为所有传统狮子造型中的典范。它们的头和身体是圆形,底座是方形,体现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它们头上有45个发髻(见图2),呼应皇帝九五之尊的称谓。东侧是雄狮,脚踩绣球,象征掌握江山社稷。西侧是雌狮,抚摸幼狮,象征子嗣昌隆。除太和门外的一对铜狮外,其余5对狮子都是鎏金的,而这对铜狮也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对。
图1 太和殿前铜雄狮(笔者摄于故宫太和殿前)
图2 雄狮侧视图(笔者摄于故宫太和殿前)
南方石狮子以豫园为例,园内共有8对石狮子,门前一对湖石狮子;游廊前一对元代铁狮;萃秀堂和点春堂前各一对矾石幼狮;双龙戏珠洞门下一对金刚石狮;内园大门口一对湖石狮子,二门口一对金刚石狮子,静观厅前一对青石狮子。
豫园中的8对石狮子(见图3)造型各异,与平常所见的石狮子都不太一样。园中的石狮子大多身材纤细,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不仅如此,它们还都扭着身子,互相注视着对方。有的雄狮手拿绣球,而不是将其踩在脚底下。而静观厅前的雌狮(见图3第3组)的前爪搭在小狮子的背上,而不是将其握在自己爪中。这里的石狮子少了几分威严与雄壮,多了几分媚态与活泼。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子更为灵动,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雌狮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据徐华铛、杨古城所写《中国狮子的南北差异》,南狮和北狮在外形上有较大差异。
图3 豫园中的石狮子(笔者摄于上海豫园)
表1 南狮与北狮的外形比较
(续表)
南北石狮子产生差异的原因,首先,地域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石狮子外形的差异。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极为寒冷,因而民风粗狂、豪放,石狮子的造型也体格粗大,身材魁梧,就像北方人一样。而南方温和多雨,民风细腻、温婉,石狮子就带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身姿妖娆,神态妩媚。
其次,等级差异造成了石狮子外形的差异。故宫因为是皇家的建筑,因此石狮子的造型比较呆板、拘谨,相貌千篇一律,为的是突出帝王以及神兽的威严;而豫园因为是民间的建筑,石狮子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狮子,因此造型比较生动活泼,体现了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