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堂十年论文集.下》简介
《昆仑堂十年论文集.下》这本书是由.昆仑堂美术馆编创作的,《昆仑堂十年论文集.下》共有16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书画研究 龚贤的身世、性格与绘画思想 一、学古功深与作画“四要” 二、孤蓬飘零与造化为师 三、文人出身与读书养气 四、孤傲个性与扫除蹊径 昆山龚贤世代传...
2
书画研究
...
3
龚贤的身世、性格与绘画思想
□ 顾工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迁居南京。他是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诗人,“金陵八家”之首,在绘画理论上也颇...
4
一、学古功深与作画“四要”
明末清初的几十年,是历史上所谓“天崩地解”的时期,朝代更迭、社会动荡、观念碰撞给当时每一个中国人以深刻的影响。然而这个时期的绘画,居然大师云集、流派纷呈,形成了...
5
二、孤蓬飘零与造化为师
入清以后,家破人亡的龚贤孤身漂泊。先在扬州住了一段时间,后应泰州海安镇(今海安县)徐逸的招请,到徐家当教师。大约五年后回到扬州,续弦生子。40岁时龚贤去过京师,...
6
三、文人出身与读书养气
龚贤从小受到诗文方面的教育,17岁开始与顾梦游、方文、葛震父、杨曰补、吴伟业等名士交往。22岁时参加范凤翼组织的秦淮诗社,参与者达120人,龚贤诗名得以显扬。直...
7
四、孤傲个性与扫除蹊径
艺术家形成独立的艺术思想,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其生活经历、家庭背景、地理环境、哲学观、师承、交游等因素都与形成艺术思想紧密相关,同时,艺术家的性格也是影响其生活道...
8
昆山龚贤世代传
□ 王振德 龚贤是明末清初艺坛上才华卓异的艺术大师,因在诗文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富于魅力的绘画见解,使其名居“金陵八家”之首。在与明末宦官专权势力的斗争中,他坚...
9
一
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世居昆山。龚贤幼年时,举家寓居南京(金陵),因此叶滤澄...
10
二
龚贤是一位具有诗人才质的画家,也是具有画家才质的诗人。他的好友王于楝在《赠柴丈》诗中称其“一代人称诗画工”,他是当之无愧的。 龚贤作为一位诗人和作家,留给后世的...
11
三
龚贤晚年深居柴门,吟诗作画,开课授徒,并总结出一整套精湛的绘画见解和课徒画稿。友人孔尚任在赠诗中说“野遗自是古灵光,文采风流老更强”,堪称知音之言。由后人编纂汇...
12
朱彝尊与董旭《长江伟观图》
□ 赵旭东...
13
一、董旭《长江伟观图》
董旭,字太初(亦作泰初),另字遂初[1]。浙江新昌人。史传其“少负英气,博通群书”。元季,方国珍据东南,闻董旭名,强欲罗至幕下。不屈,遂遇害。入《浙江通志》忠臣...
14
二、《长江伟观图》之流传
《伟观图》初藏会稽张氏,《伟观集》金柔题诗并跋云: 余观会稽张氏旧藏董旭所画《长江伟观》……并志岁月之先后云。永乐壬辰鞠月登高前一日金柔再赋。[13] 后张氏后...
15
三、诸家题跋与《伟观集》
朱、吴二记皆言董旭自题长诗后同朝题跋三十一家。计《伟观集》录二十九家,遗二家。检《元诗选》《御选元诗》,合二十八家,有潘易、柳膺为《伟观集》所遗。[18]三集互...
16
清代吴门篆刻史研究三题
□ 陈道义 吴门篆刻自苏州文彭创“三桥派”(后亦称“吴门派”)以后,在明万历年间盛极一时。当时五大篆刻流派中除休宁朱简一派之外,其余各派都与吴门有关,其中“雪渔...
17
一、顾苓及其塔影园
清代初期,顾苓是吴门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也是地道而典型的文人。他是大明遗老,心怀故旧,在其《三吴旧语》中有自况: 苓生长江南,家传素业,目不辨风云之色,耳不察金鼓...
18
二、沈德潜的印缘
沈德潜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他是否刻过印,不得而知,但他的经历却与篆刻多有缘分。因其晚年文运亨通,在吴门乃至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地方文人篆刻家及其他印...
19
三、郑文焯与“江南二铁”
著名诗人、南社社员沈禹钟《印人杂咏》有诗云: 艺似禅家最上乘, 骎骎篆法逼斯冰。 江南二铁当时论, 大鹤遗文信有征。[23] “江南二铁”,是指吴昌硕苦铁和王大...
20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与明代吴门文人饮茶风尚
□ 王菲菲 文人雅集活动到明代以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反映在绘画上,有大量“茶会”题材的作品问世。中国古人饮茶风尚已久,早在唐宋时期便已蔚然成风,明代之前的绘...
21
一、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正德十三年(1518)清明,文徵明与其友人蔡羽[1]、汤珍[2]、子朋、王宠[3]、王守[4]、潘和甫等人在无锡惠山泉雅集。此前,他们便有惠山之行的夙愿,但因忙...
22
二、由《惠山茶会图》看明代吴中地区文人饮茶风尚
(一)无水不可与论茶 明代许次纾《茶疏》[16]择水篇中讲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煮茶需论水,明代的文人对水品的讲究已登极致。 至明中晚期...
23
三、茶事与文徵明的生活
文震亨《长物志·香茗》篇中提道: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
24
潘氏《攀古楼彝器款识》编刻小考——以潘祖荫、吴大澂往来书札为主
□ 李军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又字东墉,小字凤笙,号郑盦。苏州吴县人,出生于京师米市胡同。自幼备受祖父辈宠爱,为之延请名师启蒙课读,先后受业于...
25
关于《兰亭序》中的『揽』字
□ 朱伟 自李文田质疑《兰亭序》“文之题目与内容,与《世说新语·企羡篇三》刘孝标注本所注引《临河叙》不同,非梁以前之兰亭”以来,[1]对《兰亭序》的诸多争论层见...
26
一、关于“揽”可通“览”
清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引章世丰云:“‘览’与‘揽’音同义别,右军确是避王览讳。”[3]近现代学者也多持此说,如周传儒在《论〈兰亭序〉的真实性兼及书法发展方向问...
27
二、关于“揽”字的避讳问题
避讳在版本学当中通常作为鉴定古书的真伪以及判断其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陈垣在《史讳举例》中称:“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
28
三、结语
学术往往都是在质疑(或困惑)中寻求探索,但由于见解不同而结论各异。自郭沫若、高二适等先生的“兰亭论辨”,直至如今诸多学者的不断探索无不是起于质疑。而通过对《兰亭...
29
空钩人物称能事 前有龙眠今有济——石涛的人物画考析
□ 王犁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生于1642年,卒于1707年。明宗室,靖江王后裔,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其父朱亨嘉为九世靖江王,于南明隆武元年(1645)自称...
30
一、石涛的人物画创作
石涛晚年委托忘年好友李写的《大涤子传》,一直是研究石涛的重要资料。由于是委托,其中记述的史实可以说是石涛晚年的自述。文中提到石涛最早与人物画有关的记录:“十岁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