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霖的诗文、戏曲

三、徐霖的诗文、戏曲

徐霖博览群籍,诗词曲艺的才能享誉当时。作为金陵地区的名士,他不但善于书画,在诗文方面也颇有造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称其“工书能文章,善为歌诗,有声庠序间”[29]。在当时与谢承举并称为“江东二才子”[30],可谓实至名归。徐霖的著作虽多,如《端居咏》《远游纪其行稿》《皖游录》《古杭清游稿》《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类选》《中原音韵注释》《续书史会要》等[31],但是我们仅能从传世的画作中了解他的诗情。在他所绘的《菊石野兔图》《花竹泉石图》《四景山水图》等作品中均有其题诗。不仅如此,在同时代书画家的画作上也有他大量的题诗,如陈淳《合欢葵图》。据文献记载,他的诗作更多地出现在历代名人画作中(附三),这也说明徐霖在书画收藏方面同样是一位大家,阅遍翰珍无数。

徐霖的诗名名重一时,正德皇帝对其非常赏识,《金陵琐事》记载武宗召见徐霖,“霖以布衣召对,除夕应制,百韵立成”[32],徐霖更是作诗记与武宗的交往:

久嗣《豳风》学老农,圣恩忽漫起疏慵。身离陆海三千里,目睹天门十二重。封禅无书何献纳,清平有调幸遭逢。临留久洗巢由耳,也许来听长乐钟。

放归吾原遂,计日便还乡。免上乞骸书,将求辟谷方。无心判恩怨,有道管行藏。耿耿思君念,他生亦不忘[33]

如果说画的题诗仅仅可以作为一种揣测徐霖内心的途径,那么徐霖作诗所记与武宗的交往,则更能表现徐霖的志向,诗中虽然饱含对武宗知遇的感恩,但是更多表现的是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纵观明代中期,绘画、诗文并重的文人不在少数,但是像徐霖这样书画、诗文、戏曲样样精通的就为数不多了。徐霖善词曲无人不知,顾璘称其“善制小令,得周美成、秦少游之诀”[34],《金陵琐事》中记录徐霖所作戏文《绣襦》《三元》《梅花》《留鞋》《枕中》《种瓜》《两团圆》数种行于世。[35]

作为一个七岁能诗、九岁能大书的神童,徐霖本应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何况凭借武宗对他的宠遇,他还可以走一条捷径。但是面对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锋芒外露的他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在仕途中苦苦挣扎,还不如醉心书画词曲,所以他与武宗纯粹是艺术上的交流。他凭借清醒的政治远见和避世的隐士作风,在风云变幻的政治变革中始终能置身事外。这似乎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之举。

(作者单位:昆仑堂美术馆)

附:徐霖诗词辑佚

1.题倪元镇《疏林亭子》:春水弥漫好放船,疏林亭子尚岿然。赤阑干外山无数,指点苍烟白鸟还。(汪珂玉《珊瑚网》卷十)

2.题黄公望《丹崖玉树图》:山上出云山下雨,树梢飞泉千丈吐。何人结屋云泉间,满地松荫如太古。丹丘老仙性爱山,芒鞋竹杖不放闲。江湖安得具小舟,挂冠来与此老游。金溪徐霖(故宫博物院藏)

3.题《墨芙蓉》:冷淡秋光不自禁,临风多少欲开心。城中桃李笙歌地,谁问寒江几浅深。(陈邦彦《御定历代题画诗》卷九十)

4.题陈淳《合欢葵图》:幔亭华醼(宴)敞,列仙集虚坛。满承金茎露,双注苍玉盘。一饮鼻生白,再饮颜渥丹。花神为表瑞,蓦然合欢开。(故宫博物院藏)

5.自题《菊石野兔图》:暂谪下天宫,何日奋高。虽无尺寸功,但捣长生药。(故宫博物院藏)

6.自题《菊石野兔图》:五岳奔劳未得闲,故应息趾在中山。兼毫自惜非吾意,奋欲策勋文字间。(日本静嘉堂文库藏)

7.自题《花竹泉石图》:写照秋江运老拳,分明纸工发天然。要将生意长惊眼,绝胜开期待隔年。南国看花非惨澹,西风驻景更芳鲜。他时忆此频开卷,奇梦行吟曲槛边。(故宫博物院藏)

8.奉次印冈老先生韵:苦雨酸风数日阴,孱躯凉冷觉秋深。老来最拍欢情减,愁里何堪佳节临。新放菊英难满把,应藏萸酒好微斟。今年又了登高事,强付长吟共短吟。老弟徐霖再拜(故宫博物院藏)

9.次前守杨公韵题《莲社清风册》:千古清风属此贫,烟霞到处兴偏新。应怜野衲能留客,无那山花解笑人。肠断暮云迷应陇,梦随残月踏香尘。白头江上垂纶者,秋晚应谁更问津。(张廷济《清仪阁题跋》)

钱谦益《列朝诗集》所收徐霖诗

1.次杨循吉题画:白云载青山,山气随云浮。山人乐在此,终不厌丹丘。时爱前溪水,亦或棹扁舟。问渠何所似,口诵逍遥游。

2.题画:香炉峰高天削出,湖面蒸云欲吞日。列仙上凿练丹台,高人下筑藏书室。盘纡一道行者通,民居僧寺有无中。斜阳影射樵斧白,疏星光杂渔灯红。楼船风高殷箫鼓,去急不须人奋橹。栖禽惊散若无情,断林赖有苍烟补。人间此景何处看,惨淡今从画中见。小皴大染设色真,粉本徒令工作。书画长留岁月过,怪来欧公悔无多。南堂一赏到白发,快雨时晴纵啸歌。

3.题石睿学士图归来厩马踏堤沙,回首彤楼路渐赊。遥想禁门金锁合,一庭月浸紫薇花。

4.题周东村画:古松连茂阴,长日憩其下。便此幽闲地,乐得人事寡。老已厌琴书,闲即弄杯斝。幸隔城敔远,目不触车马。世自与我违,我非忘世者。

5.除夕禁直书事:夜色浮宫殿,星河耿不昏。御香飘十里,银烛照千门。只觉天颜近,俄承诏语温。遍书春帖子,知是沐殊恩。

6.舟中杂咏二首:绿树坐黄鹂,青秧点白鹭。睡起倚船窗,知是江南路。 今夜河西宿,无眠但数更。并船何处客,吹笛到天明。

注释:

[1][2][7][8][9][13][31][34]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百十五。

[3] 周晖《金陵琐事》卷四,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132页。

[4]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59年,第158页。

[5] 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第1033页。

[6][32][33] 周晖《金陵琐事》卷二,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83—84页。

[10] 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31页。

[11] 同[10],第276页。

[12] 文嘉《钤山堂书画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第832页。

[14] 傅申《海外书迹研究》,故宫出版社,2013年,第41页。

[15] 同[6],第75页。

[16][18][19] 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1017页。

[17]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9页。

[20] 同[6],第78页。

[21] 徐沁《明画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第27页。

[22] 冯津《历代书画家姓氏便览》,《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一册,第8页。

[23][24] 李梦阳《空同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71页。

[25] 俞剑华《中国书画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645页。

[26] 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1368—158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109页。

[27] 萧统《陶渊明传》,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第611页。

[28] 《晋书》卷九十四《陶潜传》,第2462页。

[29]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59年,第132页。

[30] 同[6],第98页。

[35] 同[6],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