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几张仿古之作

二、石涛的几张仿古之作

1.《人马图》

现藏无锡博物馆的《人马图》,从题跋上看,创作动机是读了杜甫的《天育骠骑歌》,作于丁巳(1677)新秋,时年36岁,居宣城。款后有“师松雪笔意为之,任是清湘一家法”。人物着唐人衣冠,中年形象,面色严峻肃穆,体态丰腴,马有松雪意。全图拘谨,不像石涛其他作品那般潇洒,仿佛摹袭前人鞍马人物加自家景致的仿古作品。

石涛 人马图 纸本设色 91.9×37.4cm 无锡博物馆藏

2.《仿沈周铜雀砚图》

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仿沈周铜雀砚图》,有沈周落款和“清湘大涤子重记”款,无年款,风格与先存沈周作品不类,有明人意,可反映扬州地区有仿古的风气。据文献记载也为白燕堂博尔都订单。

3.《临仇英仿周昉百美图》

此图仅见著录,《石涛题画录》卷三著录《仿周昉百美图匹缣巨卷大观》,题识:“盖唐人仕女悉尚丰肥秾艳,故周昉直写其习见,实父能尽其神情,纤悉毕具,不特其造诣之工,彼用心仿古,亦非人所易及也。丁丑春月摹写,至秋始克就绪,幸得其万一也。大涤子石涛阿长。”此图亦是为博尔都所作,名摹周昉,实仿仇英。黄钺《台斋集》卷八有《石涛摹仇英百美争艳图》七古一首,题下注:“康熙丁丑石涛为辅国公将军博尔都作。”指的也是这张画,石涛时年56岁,居扬州。丁丑春月开始摹写,到是年秋才初步完成,越三年己卯始寄北京白燕堂博尔都处,卷尾有当朝名士李光地、曹寅、王士禛等题跋。曹寅跋:“此巨卷《百美图》乃大涤子所制,今为问亭先生藏玩,己卯仲春过白燕堂,始得一观。博尔都于辛巳春三月,又将此图寄还石涛,请代为装潢,并求一题,始成全璧。”石涛又题七古一首,末云:“当时秘事谁得摹?仇英写来摭点缀。流传世上只有一,今为东皋问亭得。兹轴向年余所临,亦付收藏比拱璧。”[10]《石涛题画录》卷三附录博尔都题咏七古一首,并跋:“向随驾南巡,觅得仇实父百美争艳图,内宫中物也。余得时恐为本朝士大夫所妒,是以索清湘先生写之。余即以旧藏宫一机邮寄临摹,三载始成。比归我,即求在朝诸公题咏。无不赏识者,欲装潢实则鲜有其人。岁在辛巳春三月,复寄索以代潢,并求一题,则成完整矣。东皋主人博尔都问亭氏藏识。”石涛题长诗后跋:“余于山水树石花卉神像虫鱼无不摹写,至于人物,不敢辄作也。数年来得东皋博氏收藏人物甚富。皆系周昉、赵吴兴、仇实父所写。余得领略其神采风度,则俨然如生也。今将军亦以宫索摹,不敢方命,依样写成,邮寄京师。复为当代公卿题咏。余何当得也。越数年,复寄来索余觅良工装潢,并索再题。是以赘此始末也。奉上问亭先生。靖江后人大涤子阿长拜手跋。”此跋未署年月,当亦是年所书。卷后尚有巴慰祖以八分书写歙人胡赓善一跋。此卷辗转流传,于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为歙人程龄孙源铨所有,得以著录于《石涛题画录》,现又不知所踪,不知是否存世。

4.《仿南宋明皇出游图》

《仿南宋明皇出游图》结构上仍然采用中国古代山水画常用的三段式构图:近景为巨石古木;中景为一座雄伟的山峰,作为配景的是左右两侧两座山峰,半露山头;远景则数座山峰高高耸立,墨色由浓及淡,直至画面上方主峰背后几座隐隐约约的山峰耸立云端。三段式的山谷布局营造出浑融阔大的万里山川,山川之间杂树丛生,一条“之”字形的山路时隐时现,从左上蜿蜒至右中,复至左下。右边中间的山路旁边,古木掩映之下,有茅椽数间,芭蕉数株,象征着散布于万里山川之中的村落或驿站。同时,数株芭蕉也为我们点明其所绘之景是地理位置偏南、位于秦岭以南通往蜀中的山道,加强这一印象的是近景处横架于急湍之上的小桥。一行人马从右侧的巨石背后向左下延伸,人物皆着唐装,身背行囊,或前视,或后顾,无不匆匆急行。左下方众人簇拥之中,一人端坐于白马之上,神态颇有威严之气,一人弯腰低首拜谒于马前,左手后指,似在向此人陈述。端坐于马上的威严长者就是狼狈逃于蜀中的唐明皇(玄宗),而拜谒于马前的大概是前来迎谒的剑南西道地方官员。

题写在画面右上方的长诗,点明了这幅画的主旨。诗云:“开元御极垂衣裳,登三咸五凌羲皇。白环重译银瓮出,卜夜遨游离未央。香车斗风秦与虢,罗帕覆鞍真乘黄。赭袍错落缀北斗,步辇优游衔缕觞。宁王玉笛上霄汉,御路花光争月光。……君臣玩狎乐莫比,清禁喜闻宫漏长。若令姚宋坐庙堂,袖中谏疏神扬扬。万里桥边行幸处,后世龟鉴怀苞桑。”[11]诗后跋:“白燕堂主所藏《明皇出游图》,南宋名绘神品也。漫临于耕心草堂。清湘老人大涤子若极漫识。”钤“少年苦瓜”“靖江后人”印。画面左上角还有一段补款:“歌吹开元曲,铅华天宝妆。苑风翠袖冷,宫露赭袍光。闺闼连阊阖,骅骝从骕骦。千门还欲晓,九陌乍闻香。大涤子再书。”下钤“零丁老人”“东涂西抹”“耕心草堂”印。款题明确告诉我们,这幅《明皇出游图》也是石涛晚年居于扬州时期北京白燕堂博尔都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