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霖的书法
徐霖身处的明代中期,是吴门书画繁荣和发展的高峰期,有文徵明(1470—1559)、唐寅(1470—1523)、祝允明(1460—1527)等我们熟知的书画名家,而徐霖与这些吴门大家齐名。在当时的金陵,“四方操金币走其门,求书者恒满宾馆”[7]。如此声势浩大的场面,足以证明徐霖的书法在当时拥有众多的崇拜者。不仅如此,他的书名更是扬名海外,“声沛夷裔,朝鲜日本使臣得其书者什袭为珍”[8]。由此可见,徐霖可谓是当时书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徐霖的书名如此显赫,在当时的文坛享有盛名,文人雅士“极相推与”[9]。王世贞在《弇州山人题跋》中称金陵学书者甚少,并将他与顾璘、陈沂这些士大夫相较,认为徐霖最为得法,顾、陈二人皆得意而不得法。徐霖的书法“浓肥而有骨,端重而不乏态”[10]。王氏得徐霖墨迹,如获至宝,将他与吴门书家宋克、祝枝山、文徵明、王宠并称,以不能多得徐霖墨迹为憾事:“余生平所得近代名迹,如仲温、希哲、徵仲、履吉辈至多,独于徐髯仙子仁颇爱之,而不能多得,以为恨。”[11]王氏对徐霖书法如此推崇,虽说是文人惜才,然而足见徐霖的书法在当时文人心中的地位。
徐霖的篆书应当是其所有书体中成就最高的。吴门书画代表人物文徵明之子文嘉称其“真行篆皆能,而篆尤妙”[12]。可见对其书法,尤其对其篆书的推崇。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徐霖篆书《四言诗卷》可以说是精品之作,字形玉润可爱,笔力劲丽苍古,神采灿然。明代独立的篆书作品传世很少,徐霖的这幅《四言诗卷》可谓是非常难得的佳作。除此之外,徐霖更多的传世篆书作品主要出现在为他人书画所题的引首中,据笔者所见就有“循良属望”(题文徵明《剑浦春云图卷》,天津博物馆藏),“秋山”(题文徵明《秋山图》,芝加哥艺术学院藏)、“合欢葵”(题陈淳《合欢葵图》,故宫博物院藏)、“问津图”(题吴伟《问津图》,故宫博物院藏)等,其他文献中也多有提及。可以看出,明代独立的篆书作品虽不多见,但有大量的篆书作品以手卷和册页的引首形式保存了下来。在当时用篆书题引首应该是一种风尚,不但徐霖如此,在他之前的篆书大家如程南云、李东阳等人也均有大量的篆书引首传世。
关于徐霖篆书的师承和发展,顾璘曾对其有过一段详尽、细致地描述:
徐霖 篆书题陈淳《合欢葵图》 故宫博物院藏
自前元赵孟亡,书学遂微,篆法尤多失正,至周伯温始复振,本朝少师李文正公远续其绪。时则徐君子仁出,以其超颖之姿,躬诣堂室,蚤尚雄丽,晚益朴古拔俗,绰登神品。[13]
顾璘从历代书法的沿革和相承,让我们了解到徐霖书法的渊源,从秦代李斯统一篆书以后,发展到以李阳冰为代表的唐代篆书,再到元代赵孟、周伯琦对传统的继承,而篆书发展到明代,李东阳当推第一人。关于篆书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徐霖篆书的师承,傅申先生在《海外书迹研究》一书中也作了详细的阐述,他将徐霖作为明代继李东阳之后的代表人物,指出他们在风格上有着惊人的差异:“李东阳粗率有力,而徐霖劲健精微。”[14]徐霖的篆书源自李阳冰、赵孟
,而从李东阳处获益最多。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李东阳与当时的乔宇称两大“篆圣”,乔宇(1457—1524)字希大,号白岩山人,山西乐平人。官历南京礼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诗文雄隽,兼通篆籀。但就是这样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的李相国和身居要职的乔尚书,在见到徐霖的作品时仍自愧不如,连声称“吾辈不及,吾辈不及”[15]。两大“篆圣”能如此自谦,对一位晚辈竟有如此高度的评价,可见徐霖的篆书确实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所赞许推崇,同时也能看出徐霖在当时书坛的地位及影响。
徐霖的书法成就是建立在他严谨的书学思想基础上的。他精研六书,称:“不通六书未可以言书也。”[16]徐霖重视对古文字的研究,上海图书馆藏明朱衣抄本洪适《隶释》后有何焯跋:
予此书久为朱射陂借去,而毛青城又有宋时刻本,纸墨精妙,开卷爽然,真为奇书,乃吾乡徐髯仙故物。[17]
《隶释》是最早集录汉魏石刻的文字专书,徐霖藏有此书,可见其颇用心于古文字学的研究。也许他收藏类似的文字学的书籍很多,可惜今天已无从详考。但由此也可以反映出他深厚的文字学修养。他的书学观在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所著录的《楷书千字文》跋中亦可见一斑:
近世擅书名者讹缪相承,自谓有所师资,不知古人先蹈俗格,已迷文字之本原久矣,良可蚩也。宣子光荫有志书学,暇日用真书体书千文,以助其进学云。丁酉三月既望徐霖。[18]
张珩把他的这篇《千字文》完整地抄录下来,并在著录之后也发此感慨:“子仁如此工楷且兼六书体者盖绝少见,知其于书学功力故自不凡,在明人中不多见者。丁酉为嘉靖十六年(1537),子仁晚岁书也。”[19]从款识中可以看出徐霖作这篇《千字文》是其生前最后一年,晚年仍能完成如此工楷《千字文》,足可见徐霖书艺高超,而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书学观能够得以真实地体现。此篇充分显示其对古文字学的研究,可见徐霖的书法成就源于他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以此为基础,才能成为明代不可多得的书法大家。
徐霖是一个在生活中豪放不羁之人,然而治学却能如此严谨,他的书法成就使得那些严正之士、那些传统士大夫,都对他倍加青睐,与他多有合作。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徐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其他才艺是否一如书法般精彩?他的生活又是如何跌宕起伏?这些问题值得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