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言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丰坊所摹刻的天一阁《神龙兰亭》,定为据唐模“神龙本”真迹刻石的理由非常不充足。
首先,宋、元、明所流传的唐模《兰亭》,或褚遂良摹《兰亭》甚多,同时传世刻有“神龙”等玺印的拓本也众多,丰坊所摹的天一阁《神龙兰亭》是据哪一本?如日本伊藤滋所藏的《神龙兰亭》,内有内藤虎跋文,他就云:“此缺末四行本,罗叔言定为宋拓,盖明丰南禺刻本以此为祖。今世所传‘神龙本’未有出其右者,应是宋时精拓之本。”[51]
其次,更不能将帖中的唐、宋皇帝玺,作为皇家的档案本、流传有序的佐证。现在看来,这些玺印都有问题。尤其是唐、宋文献中没有记载并传世书画真迹中尚未找到的“神龙”印。
再次,褚摹《兰亭》不能与《神龙兰亭》等同,《神龙兰亭》更不能与冯承素摹本挂钩。虽帖中很多字与《圣教序》相似,但当时拓书人还有赵模、韩道政、诸葛贞等人,凭什么认定此帖是冯承素所摹呢?若从刻帖本身言,丰坊所依据的原迹,极有可能与元大德间钱国衡所摹的所谓“神龙本”,都是据南宋时所翻刻的秘阁本与苏才翁本再重摹,并加上“神龙”伪印。
因此,所谓“兰亭序的千古奇冤”,并没有澄清,千年迷雾并没有扫除。
(作者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研究馆员)
注释:
[1][29] 《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1、94页。
[2][16] 《历代名画记》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42页。
[3][10][14][15][43][44] 《法书要录》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119、120、115、121、130、114页。
[4][17] 《法书要录》卷四,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165、166页。
[5][6][7][8][9][18][19][22] 《书史》,《左氏百川学海》本,第4、21、32、21、30、32、6、3页。
[11] 《法书要录》卷六,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第206页。
[12][23][40][41][42] 《兰亭墨迹汇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
[13][39] 《清容居士集》卷四七,《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元刻本,第666页。
[20] 《云自在龛随笔》卷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21][32] 《复初斋文稿》十九,《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第4157页。
[24] 《平生壮观》卷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45页。
[25] 《竹云题跋》卷一《兰亭二十种》,《四库全书·子部目录类》,第16页。
[26] 《兰亭序三种·笪江上鉴定神龙本》。民国影印本。
[27] 《萚石斋文集》卷十四,清乾隆刻本,第8页。
[28] 《金石文考略》卷三《神龙本兰亭序》,《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第41页。
[30] 《明范氏天一阁本兰亭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拓片。
[31] 《复初斋文稿》十,《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第2090页。
[33] 《复初斋文稿》二十,《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第4396页。
[34] 《苏斋题跋》卷下,《涉闻梓旧》本,第37页。
[35] 《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08页。
[36] 《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列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729页。
[37] 《兰亭考》卷五,第10页。
[38][48] 《清容居士集》卷四六,《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元刻本,第663页。
[45] 《中国书法》2010年第9期。
[46] 《丛书集成初编》本,第98页。
[47] 《兰亭考》卷三,知不足斋丛书本,第7页。
[49]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元刻本,第207页。
[50] 《文献集》卷四,《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46页。
[51] 《游墨春秋》,日本习字普及协会,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