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人物 亦多别致——潘天寿人物画考析
□ 王犁
潘天寿1897年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回浦乡冠庄村。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后改名天寿,字作藩,改字大颐,号阿寿。别署慎予、三门湾人、懒秃、朽居士、懒头陀、颐者、心阿兰若住持、寿者、古竹园丁寿者,晚年常署雷婆头峰寿者、东越大颐。潘天寿先生涉猎花鸟、山水、人物、书法、篆刻等传统绘画的各个领域,人物画在潘天寿绘画艺术中比重较小,从早期创作《秃头僧》开始,就让研究者感叹不输其在花鸟、山水上的着力。
吴茀之先生1962年为《潘天寿画集》写序:“潘天寿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四十多年来一直以宣扬和革新民族绘画为己任,桃李遍及全国。他特长意笔花鸟和山水,兼善指头画,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对诗学、书法、篆刻、画史、画论等均有极精湛的研究和著作,宜其为现代中国画坛上的巨子。”[1]其中“偶作人物亦多别致”,相信是对潘天寿人物画创作较早的评论。198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浙江美术学院在北京举办的潘天寿画展《前言》中所说:“潘天寿先生是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特长意笔花鸟及山水,兼擅指墨画,偶作人物,亦多别致;对书法、诗学、篆刻、画史、画论等,均有极精湛的研究和著作。”[2]内容大多出自吴茀之先生的评论。
和大多数蒙童一样,潘天寿学画也是开始于《三国志演义》《七侠五义》等话本小说的绣像。“我喜欢画画与写字是一样的,大概是因为书法与画同是艺术,它们的理法趣味也完全相同的缘故吧。我开始学画时映描《三国志》《七侠五义》的插图人物。私塾里向来没有画画的课程,塾师认为画画妨碍正课而严加禁止。我只得在课余或放学的时间画一些,那时候只是画着玩,并不是真有学画的意图。到城里入民国小学以后,买到了《芥子园画谱》,才知道画的基础很广,分科复杂。由分部练习,到整体的组成,由简单的基础理论,到高深的原则,都是由浅入深,步序井然。于是,《芥子园画谱》就是我学画的启蒙老师了。”[3]是年潘天寿先生7岁前后。绣像的描摹对潘天寿没有直接的影响,稍长后《芥子园画谱》的学习开始影响以后的绘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