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几种《马券帖》拓本及墨迹

四、相关的几种《马券帖》拓本及墨迹

传世的《马券帖》拓本有多少种,不得而知,张廷济曾云:“吾家有海盐陈珠泉明府玉垣从丹徒鹤林寺古刻翻刻一石,而鹤林原拓亦有一纸,以较此刻笔法小有异,则知当时石刻亦不一,一经匠手肥瘦自小有不同耳。此本是五十年前所拓,近日墨出已不能及。”[60]我所见到的《马券帖》拓本,剔除相同内容外,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上海博物馆藏本

其内容有:

1.苏轼《马券帖》。

2.苏辙和诗。其中“徒步白头心颇同,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三句残诗,“颇”字完整,“同”“处”“新诗一一”六字笔画虽残缺,但整体字仍可辨认,这是我所见到拓本中唯一的一本。

3.黄庭坚跋,内缺“常不继……天厩”五行二十八字。

4.陆卿胤顺治甲午(十一年,1654)仲冬跋。

5.梁森乾隆乙未(四十年,1775)跋。

6.王杰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跋。

此拓本整体石花相对较少,应是早期的乾隆拓本。

(二)周道振藏本

其内容有:

1.苏轼《马券帖》。

2.苏辙和诗。

3.黄庭坚跋,内缺“常不继……天厩”五行二十八字。

4.陆卿胤顺治甲午(十一年,1654)仲冬跋。

5.翁方纲补书黄庭坚跋五行二十八字及翁氏落款。

6.姚晋锡跋。

7.姚济纶乾隆乙巳(五十年,1785)仲冬跋。

8.姚树智道光十四年(1834)题诗并跋。

9.许瑶光同治六年(1867)仲春题诗并跋。

上海博物馆藏《马券帖》

《晚香堂苏帖》之《马券帖》

(三)翔生藏本

其内容有:

1.苏轼《马券帖》。

2.苏辙和诗。

3.黄庭坚跋,内缺“常不继……天厩”五行二十八字。

4.陆卿胤顺治甲午(十一年,1654)仲冬跋。

5.梁森识“跋语阙文二十八字”及跋。

6.梁同书乾隆辛亥(五十六年,1791)跋。

7.王杰乾隆丙申(四十一年,1776)跋。

(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此拓为陆和九旧藏本,实属乾隆时四块刻石的拓片,其内容有:

1.苏轼《马券帖》。

2.苏辙和诗。

3.黄庭坚跋,内缺“常不继……天厩”五行二十八字。

4.陆卿胤顺治甲午(十一年,1654)仲冬跋。

(五)《晚香堂苏帖》中的《马券帖》

明陈继儒所刻的《晚香堂苏帖》,内亦有苏轼《马券帖》、苏辙和诗、黄庭坚跋文,但对照传世拓本的字体,写法有所不同,不像从真本临摹,似翻刻明代的另一种摹本。其中苏轼的“赵郡苏氏”之印,原拓本是盖在“月”之上,而此却在轼书左下方。黄庭坚跋文左方有“小雅堂印”,原拓本也无。

(六)绢本墨迹《马券帖》

除了拓本《马券帖》外,社会上还流传一件绢本墨迹手卷《马券帖》,图版见于东方大观201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图录。其中除有明董其昌,清郑珍、姚华三人题跋外,著录中还有“咸丰乙卯十月三日拜观于梦砚斋,莫友芝记”跋文一则。董其昌的跋文,属伪迹,其内容不见于《容台集》等相关董氏文献。跋文云:“坡翁作书于卷后余数尺,曰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其高自标许如此。《马券》一卷字不满百,而沉着痛快,字字具有千钧之力,若其挟以文章妙天下,亟万贯日月之气,非书家可与争长也。”[61]此种文笔语气不似明人。至于书迹更是与董体有泾渭之别。郑珍(1806—1864)跋文,见于《巢经巢诗集》后集卷二,个别文字有异,为《题唐鄂生藏东坡书马券真迹并序》,云:“真迹刻石在眉州,绢本向鲜见者。今年冬,余弃官归至贵阳,鄂生出旧藏见示,据思翁跋知明弆陶葵阳家时已失去黄跋,以前传授无可考,然外力中棱,细筋入骨,信为公书无上真品,未易为止知毛色者道也,因作此诗附尾云。乙卯十一月。”[62]郑珍所见到的墨迹本为唐树义收藏。唐树义(1793—1854)字子方、方山,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咸丰间授湖北按察使,辑刻《梦砚斋藏帖八卷》,均为晋唐小楷。对于此墨迹本,张伯英云:“唐子方得《马券》墨迹,郑子尹氏为题诗见《巢经巢集》。凡读郑诗者,必以此券为坡公真墨无疑矣,实则妄人钩临,于坡无涉。其远逊石刻尚不可道里计,然则郑氏固优于为文而疏于鉴别者矣。”[63]又云:“唐子方《马券》墨迹,读《巢经巢诗》,往来于怀者有年,王耕木与唐氏姻亲,属其借观,己未(1919)六月于天津携至,阅之失望,书为绢本,无颍滨、山谷跋,郑诗具在,老师宿儒茫然于古迹真伪若此,使真迹果存,取以入石,宁不胜于二刻,索赝本何。伯英再记。”[64]

绢本墨迹《马券帖》手卷